2025-08-28 17:54:03
A股市場近期顯著回暖,上證指數突破3800點,新增投資者數量大增。銀行業與證券業聯動加強,多家頭部銀行在手機銀行App布局證券開戶活動,通過紅包激勵和智能投顧吸引客戶。銀證合作升級,形成“開戶引流+服務增值”雙向互動,旨在“一站式”解決客戶需求。
每經記者|劉嘉魁 每經編輯|廖丹
近期A股市場顯著回暖,市場交易活躍度大幅提升。今日(8月28日),上證指數收盤站上3800點。
上交所官網數據顯示,2025年7月A股市場新增投資者數量達196.36萬戶,同比增幅高達70.54%。在此背景下,銀行業與證券業聯動加強,通過多元化策略布局銀證合作業務,形成"開戶引流+服務增值"的雙向互動格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到,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頭部銀行紛紛在手機銀行App醒目位置布局證券開戶活動。
頭部商業銀行依托金融科技優勢,加速證券開戶服務線上化遷移。
中國銀行在其手機銀行App首頁“熱門活動”欄推出了“銀證簽約 好禮相迎”相關活動,實現“一鍵跳轉+線下預約”的無縫銜接。具體來看,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整合中銀國際證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等數十家合作券商開戶通道,可以一鍵跳轉至對應券商的開戶頁面;除此之外,該行還推出線下預約開戶功能,用戶在輸入該行銀行賬戶信息后,可自行選擇券商及營業部完成線下預約。
截圖來源: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
同時,該行還推出開戶獎勵政策。活動期間,在證券公司開戶時首次綁定中國銀行借記卡成功簽約第三方存管的客戶可參與一次抽獎,最高可抽取188元支付寶紅包權益。
招商銀行則在手機銀行App推出“三方有禮 財富添彩”活動,重點推介與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等多家頭部券商的聯合開戶服務,2025年新開三方存管賬戶并發起任意一筆金額銀證轉賬,且當月月日均資產較上年末月日均資產提升10萬元及以上(含股票市值),可領取30元現金紅包。
此外,招商銀行還與招商證券、華源證券、中泰證券、平安證券四家券商合作推出了“轉賬不打烊”活動,支持7×24小時銀證轉賬。
興業銀行在手機銀行App“財富”板塊嵌入“大盤正當紅 開戶不打烊”等活動,開戶開放時間為7×24小時,個別券商“三分鐘極速開戶,領價值千元新人福利”。
此外,還有部分銀行機構注重客戶生命周期管理,除基礎開戶服務外,同步提供融資融券、基金投顧等增值服務入口,或在銀證合作頁面嵌入智能投顧產品推薦模塊,結合市場熱點動態推送投資策略組合。
據媒體報道,伴隨上證指數創近10年新高,A股市場持續回暖,十余家券商新開戶量8月日均較7月環比增幅在15%~35%區間不等,部分中小券商增幅尤為突出。此外,包括兩融賬戶新開戶、咨詢開戶、賬號找回、密碼重置及交易權限開通等各類業務辦理數量增加顯著,休眠賬戶激活環比同步提升。
銀行和券商的合作由來已久,從線下到線上,從簡單合作到深度融合,銀證合作模式不斷創新和完善。
“從行業角度看,銀證合作引流絕非簡單的‘拉人頭’游戲,而是兩大金融主體在時代變革中主動求變的必然選擇。”某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傳統金融分工中,銀行負責資金保管,券商專注投資交易。但互聯網的“一站式”思維正在瓦解這種界限。客戶既需要在銀行獲取基礎金融服務,又渴望通過券商參與資本市場。銀證合作實質上是將這兩種需求在同一個生態內閉環解決。
他解釋道,過去銀行靠著存貸利差就能旱澇保收,但利率市場化改革下,利差持續壓縮,扣除壞賬和運營成本,利潤無幾。“這時發現,自家App里躺著千萬級月活用戶,與其讓他們去別的渠道買基金,不如自己搭臺唱戲。”
“試想這個模式,用戶在銀行App里點幾下就能開證券賬戶,買賣股票賺了錢,順手就把工資卡里的閑錢買成理財。這筆錢雖然從儲蓄賬戶轉到了證券賬戶,但托管在銀行,利息照拿,手續費還能分一杯羹。”他繼續表示,當這些客戶未來買房買車貸款時,天然優先找“老熟人”。這就是典型的“流量閉環”思維——用證券服務的“高頻”帶動傳統業務的“低頻”。
對券商而言,銀行多年積累的反洗錢和客戶盡職調查能力,讓券商的合規成本直線下降。以前需要花費時間搞定的客戶風險評估,現在通過數據接口秒級完成。“更別說7×24小時銀證轉賬這種硬核服務,客戶晚上盯盤想補倉,再也不怕銀行關門。”
“更深層次的價值在于生態共建。如果銀行和券商的數據打通,就能畫出精準的用戶畫像。”他舉例道,比如某個中年客戶在銀行辦了學區房貸款,又在券商開了科創板權限,系統可以自動推薦教育類基金和科技股組合。這種跨機構的協同,讓金融服務從“單點突破”變成“全生命周期陪伴”。
他認為,銀行賬戶天生具備“資金池”屬性,證券賬戶則是“交易通道”。當兩者打通時,銀行相當于在原有資金沉淀池中嵌入了一個“渦輪增壓裝置”——客戶買賣股票的資金仍在銀行賬戶內流轉,卻能享受券商的專業投資服務。
銀河證券指出,A股市場正在走出向上行情,投資者風險偏好顯著回暖帶動市場賺錢效應擴散,成交額顯著放量是典型標志。市場資金面貢獻重要增量,同時增量趨勢仍有持續性。兩融余額持續增長,已達到2.1萬億元水平上方,但兩融余額占A股流通市值、兩融交易額占A股成交額指標均處于歷史中樞水平,遠低于2015年峰值。在資產荒與股市賺錢效應強化雙重作用下,居民存款搬家信號正在顯現。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157283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