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檔案為證:烽火中的內江擔當

內江市融媒體中心 2025-08-29 21:27:33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八十年前,烽火席卷中華大地,身處西南腹地的內江,雖不是正面戰場,卻以獨特的方式扛起了抗戰大后方的重任。

從日寇轟炸中的頑強抵抗,到文藝戰線上的愛國呼聲;從保障軍需的酒精生產,到如火如荼的獻金運動;從送兒參軍上戰場的壯懷激烈,到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默默奉獻——內江人民以血肉之軀和赤子之心,生動詮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都被記錄在泛黃的檔案中,成為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血色陰霾下的自救與堅守

1938至1944年間,作為成渝交通樞紐和戰略物資基地的內江,多次遭到日軍戰機野蠻轟炸,其中1940年8月2日隆昌被轟炸與1941年8月22日內江縣城被轟炸,成為這座城市難以忘卻的傷痛。

面對暴行,內江人民沒有屈服。各縣迅速成立空襲緊急救濟聯合辦事處,出臺《空襲緊急救濟辦法》,為受災民眾提供醫治、撫恤金與物資救濟;同時大規模修建防空洞,優化交通管制、燈火管制與隱蔽方案。日軍妄圖以轟炸摧毀抗戰意志,卻反而點燃了內江人民的斗志,人們的抗日情緒更加高漲。

資中縣防護團關于報空襲時間燈火管制辦法致四川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的呈(內江市檔案館供圖)

救亡宣傳中的熱忱吶喊

“法西斯瘋狗,是只欺辱弱小民族的,我們要使他不咬,只有一個法子:打打打,打出我們的地界去!”這是1938年8月21日,“興華救亡歌詠話劇社”在內江縣電影院成立時,宣言中的激昂吶喊。

抗戰期間,內江各界掀起抗日宣傳熱潮,各類劇社、歌詠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中共地下黨員吳汝翊、謝碧芳等人牽頭組建的“興華救亡歌詠話劇社”,定期在街頭、劇院演唱《義勇軍進行曲》《抗敵救國歌》,表演《保衛盧溝橋》《八百壯士》等劇目,用文藝喚醒民眾;“內江孩子劇團”“抗敵劇團”“隆昌縣歌詠團”也活躍在城鄉,將抗戰的火種播撒到每個角落。

“興華救亡歌詠話劇社”社員合影(資料圖)

除了舞臺宣傳,一批抗日救亡報刊成為傳遞信念的重要載體?!堆狻贰段幕瘎訂T》《小戰士》《抗日周刊》等刊物,轉載茅盾、范長江等作家的作品,及時報道前線戰況與共產黨的抗日主張,讓大后方民眾知曉“國家危亡,人人有責”,凝聚起全民抗敵的共識。

酒精為“糧”助前線

抗戰時期,日本實施封鎖,我國當時完全依賴進口的汽油斷供。因此,酒精成為戰時交通運輸的替代動力燃料:汽車使用動力酒精,飛機則使用無水酒精。酒精在抗戰的大背景下,成為了重要的戰略物資。在內江,蔗糖產業的基礎為酒精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讓這座城市成為大后方酒精生產的核心基地。

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工業處關于資中酒精廠出品酒精全歸軍用致資中酒精廠的函(內江市檔案館供圖)

1938年,四川省政府與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在椑木鎮合辦四川酒精廠,這是大后方第一家酒精廠。此后,內江酒精產業迅速發展,截至1941年底,全川81家酒精廠中,資中獨占28家。檔案中的一份份指令與報表,見證了內江酒精的重要價值:1940年3月,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函令“資中酒精廠出品全部撥歸軍用”;1940年4月,液體燃料管理委員會會議記錄顯示,四川14家酒精廠需為航委會、兵工署等9個單位供應25.85萬加侖酒精;1942年6月,更明確“四川無水酒精全由航空委員會承購”。

四川省政府關于轉發四川公路局關于在內江重慶兩處撥售酒精以利行軍的函(內江市檔案館供圖)

為保障前線需求,內江酒精廠工人加班加點,克服技術困難,用源源不斷的酒精,為抗戰的“運輸線”與“生命線”注入了關鍵力量,書寫了工商業者的家國情懷。

1940年10月,液體燃料管理委員會擬定的四川各酒精廠需產酒精量以及分配給各機關的數量(內江市檔案館供圖)

傾囊獻金聚力量

“抗戰7年,財力用盡,有了錢就有武器,有了武器就能打滅鬼子!”1944年,馮玉祥將軍來到內江,發起“節約獻金”運動,他的演講點燃了甜城兒女的報國熱情。

這份熱情,化作了一個個動人的捐獻故事:內江縣立中學訓育主任熊楚才,捐出多年積攢的5.7萬元子女教育經費;一位老太太,將出嫁時祖母贈予的銀手鐲含淚獻出;窮苦學生沒錢,便熬紅雙眼打了一夜草鞋,賣掉所得全部捐獻;威遠煤礦更是一次性捐資149萬元(法幣)……從商賈巨富到市井平民,從知識分子到田間農夫,內江人民不分階層、不計得失,用“毀家紓難”的行動,匯聚成抗擊日寇的磅礴力量。

義務獻金收據

馮玉祥將軍被這份熱忱深深打動,離開內江時揮筆寫下《內江人頌》,盛贊內江人民不僅具有忠貞義膽的品質,更有同仇敵愾、共御外辱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更是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

馮玉祥將軍贈禮(復制品)

披甲出征衛家國

“現在國家正是需要我們這批青年去抵御敵人、挽救危亡之時,如果我還想安樂讀書,不去為祖國復仇雪恥,那與亡國奴無異!”這是內江中學生陳濟安在體檢未通過后,寫給縣長的參軍申請書,字里行間滿是少年意氣與家國擔當。

抗戰期間,內江兒女義無反顧奔赴前線。據不完全統計,7261名內江籍將士血灑疆場,約占全川前線陣亡將士總數的2.7%,受傷與失蹤者更是難以計數。1944年“十萬青年十萬軍”運動中,內江青年踴躍參軍:資中羅泉鎮四維中學13位女學生的家長放下心中不舍,向四維中學校長寫下字據,支持女兒奔赴戰場;內江縣警察局警員、國民學校校長們,主動棄職從軍,在呈文中寫道“國難方殷,正需熱血青年報命疆場”。

資中抗戰“女娃兵”的家長向四維中學校長寫下的字據(內江市檔案館供圖)

愛國將領饒國華更是內江兒女的杰出代表。1937年,他率部出川時對業師說:“此行為國抗戰,不成功即成仁?!蓖?1月,他奉命固守廣德以阻日軍包抄南京,在增援中斷、孤軍奮戰的絕境中,壯烈殉國,時人評價“此役激烈程度,為淞滬撤退后所僅見”。在內江市檔案館中,一份份戰地家書更讓人淚目:“兒在前線殺敵,請雙親勿念”“若兒殉國,望父母以兒為榮”,這些文字,是內江兒女對家國最深沉的告白。

饒國華(內江市檔案館供圖)

八十年歲月流轉,戰火的傷痕大多已被撫平,但檔案中的故事與精神,卻始終熠熠生輝。檔案記錄歷史,更見證輝煌,內江人民用熱血與行動彰顯了屬于這座城市的抗戰精神,這份精神也會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中,繼續傳遞著跨越時空的力量。

(注:文中相關史料由內江市檔案館提供)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