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20:15:18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黃儀超
如果把鹽業比作一片波濤洶涌的大海,那么真正敢于持續破浪前行的企業并不多。打造出“鹽改第一股”的湖南鹽業正是其中之一。
“食鹽其實是弱感產品,但是一包配料表干凈的雪天鹽,其實有很多不簡單,背后是貫穿全產業鏈的科技與創新。雪天從一個地方商標,蝶變成全國知名品牌,走進千家萬戶,我們走了很遠的路,爬了很多的山,是實打實的技術爬坡、品牌攻堅”湖南鹽業集團(以下簡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雪天鹽業董事長馬天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說道。
他強調,湖南鹽業堅持價值創造,是行業內第一個走高端戰略的鹽企,而高端品牌的核心支撐是高品質產品。高品質則依賴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集團進軍新能源材料領域,是“一粒鹽”的挖潛增值,是守正與創新。絕非脫離主業的“另起爐灶”,核心邏輯是鹽產業鏈與新材料的深度協同與價值升級。
謀劃“十五五”,湖南鹽業已規劃出清晰的增長路徑:鹽及食品板塊品質化與差異化;鹽化工依托產能擴張夯實百億基本盤;新能源材料則瞄準鈉電正極、固態電池、智能纖維等前沿方向,借助產學研合作與資本并購,快速卡位未來賽道。
從“鹽改第一股”到“打造鏈主企業”,實現“戰新產業”賽道跨界。湖南鹽業正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一個時代命題:在轉型與競爭交織的時代,如何讓“一粒鹽”,映照出更廣闊的未來。當傳統產業與新能源、新消費碰撞,這家打造“鹽改第一股”的轉型樣本,也為國企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新范式。
鹽改標桿筑基業:百億營收顯韌性 多元布局鍛長板
NBD:雪天鹽業為什么被稱為“鹽改第一股”?近年來湖南鹽業的營收和利潤表現如何?
馬天毅:雪天鹽業的母公司湖南鹽業是省屬國有企業,但在行業市場化改革中起步早、動作快。公司2011年成立,是全國鹽行業第一家產銷一體、跨省聯合的現代股份制企業。2017年鹽改實施,2018年我們便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為鹽改后的首家上市企業,因此被市場稱為“鹽改第一股”。
發展至今,集團營收已連續兩年站穩90億元以上,2024年實現利潤超3億元。盡管純堿等大宗化工產品價格波動對業績有所影響,但公司通過創新改革、精益管理、成本控制等手段提升管理,提高抗風險能力,打破周期魔咒,基本盤穩健。
目前,湖南鹽業集團已形成三大業務板塊:鹽及食品、鹽化工和新能源材料。其中食用鹽全國市占率達12%左右,穩居行業第二。“雪天”品牌持續攀升,在《TopBrand 2025中國品牌500強》中估值升至184.99億元,排名提升至第383位。
產品市占率及品牌增值的背后是產品品質的硬核背書,今年7月,雪天鹽業入選第八屆湖南省省長質量獎建議名單,已完成公示。成功入選名單,既是對雪天鹽業質量管理成效的全面檢驗,也是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NBD:湖南鹽業目前對“十五五”規劃編制的總體思路與發展目標是什么?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突圍?
馬天毅:集團要在2024年90億營收基礎上實現新突破,必須堅持“向內挖潛”與“新質擴張”雙軌并行。
鹽及食品板塊,基于減鹽趨勢制約,以及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基礎食鹽市場增長空間有限。但是全國中高端鹽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為響應“健康中國”“健康新湘菜”戰略,順應消費升級,我們加快高端化、差異化、特色化的高附加值食鹽產品研發,保障企業良性發展的合理利潤。
公司持續生產和推廣“生態鹽”“海藻碘低鈉鹽”“天然鈣鹽”等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開發“三餐四季”鹽品,覆蓋家庭高品質健康用鹽全場景;聚力研發健康低鈉產品,提升低鈉鹽市場滲透。與湖南省衛健委、省疾控中心、湘雅醫院、湖南大學、國民營養協會等合作,啟動深耕湖南、覆蓋全國的“食鹽健康科普年”系列行動,傳播“少吃鹽 吃好鹽”的健康膳食理念。同時,依托生成式AI技術,推出獨有專業知識庫、全場景智能生活助手“品牌智能體”,打造品牌與消費者健康科普24小時在線智慧營銷的新窗口。通過產學研合作、立體化科普,全面鞏固雪天鹽業“健康食鹽專家”的品牌形象,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用鹽解決方案”。
鹽化工板塊,純堿燒堿,收入占比達60%~70%。目前年產能分別為100萬噸和30萬噸,我們下一步通過挖潛擴產,純堿、燒堿產出貢獻大幅度增加。湖南鹽業綠色衡堿產業在建項目擬采用先進的設備、先進的工藝,加上得天獨厚的區位市場優勢,通過集團主導的精細化管理及AI技術場景應用智能制造升級,能構建產業可持續發展新優勢,與天然堿鼎足而立。目前我們集團的“兩堿”產品市場產銷平衡,產品應用場景多,需求穩定。
新能源材料板塊,雖起步較晚,但成長迅速。已布局鋰電、鈉電和固態電池正極材料,并投產電子級碳酸鈉。目前板塊規模約10億元,占比10%左右。下一步集團并購目標鎖定新能源板塊,聚焦戰新產業,以達到收入倍增。以此實現通過新材料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形成集團“鹽業(基本盤)+ 新能源(增長極)”的雙輪驅動大產業、大品牌格局。
競合破局立潮頭:抵制內卷筑高地 創新拓鏈啟新程
NBD:當前各行各業對“反內卷式競爭”的討論熱度不斷攀升,國務院國資委也對地方國企提出的最新要求——要帶頭抵制“內卷式”競爭。您認為鹽行業應如何避免內卷?
馬天毅:我們堅決反對內卷式競爭,過低的價格不僅引發消費者對品質的質疑,長途運輸還會導致虧損,模式難以為繼。我們與中鹽集團、江蘇鹽業、廣東鹽業等7家骨干企業發起“摒棄內卷 競合共贏”行動,倡導合作共贏、合理盈利,共同維護價格體系,推進產品差異化與市場健康供應。這是湖南鹽業堅定價值創造、共促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雪天鹽業牽頭制定生態井礦鹽、電池級碳酸鈉等行業標準,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攜手中國烹飪協會、國際體育賽事等IP,堅持協同合作,推動品牌從“爭搶份額”到“共創增量”的轉變,共建行業大生態。
此外,圍繞健康生活方式賽道,我們正拓展運動功能性飲料、特色調味品等新產品,相關研發已基本完成,即將推向市場,以不斷豐富品類,推動鹽及食品板塊持續增長。
一直以來,雪天鹽業堅定推進“走出去”戰略。公司出口產品豐富多樣,食用鹽、工業鹽、純堿等產品已出口至東亞、東南亞、中東及非洲等15個國家和地區。“雪天”品牌小包鹽成功打入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地市場,定制低鈉鹽進駐新加坡高端市場。在韓國、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雪天”精制鹽已成為重要的日用及工業原料。后期則我們將推進本地化建廠與生產。計劃與當地大型商業機構合作,以ESG認定為加速器打通渠道,將產品推向海外重點市場。這種模式有多重優勢:依托當地機構可降低投入成本;輸出產能能進一步壓縮成本;將技術與原料帶至當地,可拓展產品出海可持續發展空間;同時,也能借助這一方式推動自有品牌的海外拓展。目前,我們計劃在東南亞國家和非洲開展試點,探索形成安全有效、可持續的出海模式。
我們不卷價格,卷品牌品質、卷技術創新,卷產業鏈延伸,卷海外布局。作為行業骨干企業,湖南鹽業會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帶頭抵制“內卷式”競爭,加強科技創新,通過優化產能布局、推動產品創新、完善渠道建設、建立長效溝通機制等方式,通過“質”的提升帶動“量”的增長,共同推動鹽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引領帶動產業鏈從“比低價、比規模”到“比創新、比價值”。
NBD:目前我們知道新能源行業正處于洗牌階段,資源加速向頭部企業集中,風口變幻莫測,身處這一賽道,我想投資者很關心公司在“十五五”期間的新能源材料(特別是鈉電正極、固態電池材料)產業化目標是什么?將如何確保達成目標?
馬天毅:湖南鹽業將新能源材料板塊錨定為未來核心競爭力之一。目前,公司已布局多類產品:一是高倍率正極材料,適用于電子煙、耳機、音箱等小型電器;二是高電壓正極材料,系固態電池關鍵材料,相關產品已研發完成,即將進入批量生產,公司計劃借助固態電池產業化風口快速擴產;三是鈉電正極材料,延伸自鹽資源。旗下湖南美特新材料公司與中南大學共建湖南首個鈉電研究院,開發的鈉電正極材料已實現噸級銷售,顯示出較強市場潛力。數據顯示,美特新材在電子煙電池細分市場占有率提升至30%,鈉電正極材料實現噸級銷售,建成1條鋰離子、2條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試線,5000噸鈷酸鋰擴產項目順利投產,產能達7500噸/年。
今年7月,公司與復旦大學團隊等共建智能纖維新能源材料研究院,也稱未來纖維研究院。雪天鹽業加碼新材料領域下定決心、投入真金白銀,首期為未來纖維研究院出資5100萬元,持股51%。
人類5000年前就使用天然纖維材料,把纖維制成織物,實現人類文明的跨越。目前,國際上率先創建纖維電子器件,通過紡織方法將柔軟、彈性、微型、可高度集成的纖維編成透氣而導濕的織物。這樣的纖維具有發電、儲能、變色、發光、治療、計算、通訊等多種功能。在可穿戴設備、新能源、信息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大健康、空間探測等廣泛領域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如碳納米管復合纖維材料能用于人工韌帶重建;全柔性纖維系統能用于腦機接口和血糖監測;發光纖維器件和織物可用于小兒黃疸、皮膚病等長期治療;纖維鋰電池也可以織成柔性顯示服裝。
該研究院將圍繞材料定向合成、智能纖維材料、能量轉換器件等八大方向建設,專注于纖維電子器件的研發、生產,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推動成果轉化,新質生產力落地。纖維鋰電池、纖維傳感器、纖維探測器將應用在人形機器人中作為結構件,為機器人產業提供輕量化、高能量密度的優質解決方案。此外,纖維電子器件在醫療、腦機接口等領域存在便攜、靈敏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相關中試線將于年內加快落地建設。
為實現五年產業規模翻倍的目標,公司還將借助資本市場推動并購。當前我們正與多家標的企業談判,如并購成功,也能推動未來纖維研究院的成果快速嫁接與轉化,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措施。
“雙碳”領航踐初心:降本增效鑄綠盾 社會責任蓄動能
NBD:在國家“雙碳”目標引領下,ESG評級成為投資新標尺。湖南鹽業去年ESG報告中,鹽穴儲氣、鄉村光伏等創新項目成果顯著。但行業內普遍面臨轉型陣痛——綠色技術投入成本大、回報周期長。請問您如何理解“雙碳”目標與企業發展的關系?湖南鹽業如何將國家綠色發展理念轉化為可持續增長動能?
馬天毅:我認為,ESG不是經營成本,而是競爭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理解“雙碳”不是選擇題,而是傳統制造業發展壯大的戰略跳板。我們將圍繞“中期達到國內領先,長期對標國際標準”,將ESG管理與日常管理及業務戰略深度融合,將“生態鹽業”打造成具有行業影響力的ESG品牌,力爭在2027年末,實現集團及下屬公司評級表現為“雙領先”。
集團在ESG實踐中凸顯生態優勢,取得了不少成果。在“雙碳”目標下,湖南鹽業積極推進節能減碳,從全流程落實降耗:以純凈水源制鹵水,高效蒸發保障鹽質,并通過系統改造減少煤炭使用,今年上半年節煤創利約1.8億元。綠色能源方面,集團在各廠區建設光伏設施,美特新材料已建成光儲充系統,年節約成本約500萬元,并計劃擴大應用,助力低碳發展。
同時,依托自身豐富的優質鹽礦資源及飲用水源資源,以全國首條井礦鹽零添加獨立生產線,采用真空制鹽,實現零污染、零添加,推出產品純度99.7%,超國標優級品0.6個百分點的系列生態鹽,成為行業及消費者高度認可的爆款品類。憑借這一生態典型案例,公司榮獲2024年度中國企業ESG優秀案例獎。我們堅持以“生態井礦鹽”“綠色礦山”“智慧工廠”等創新實踐打造綠色品牌溢價,以此提升出口競爭力,加速產品出海進程,尋求更大的市場增值。
在公司治理中,依托數字化手段開展精細化管理。雪天鹽業建立智慧營銷系統、供應鏈追溯系統,食鹽質量抽檢合格率100%。九二智慧工廠的數字化改造,能耗降8%相當于年省800噸煤;轉型節省的成本反哺鈉電池研發,去年新能源營收暴漲90%。綠色投入像滾雪球——坡道越長,勢能越大。
從紅色基因起源,不斷提高食鹽純度,擦亮鹽品白色底色,堅持綠色低碳生產,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從踐行高端到全球戰略,從傳統企業到爭創現代化一流,不斷挺進藍海領域。湖南鹽業的實踐印證: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就是搶占發展新賽道。當別人還在算環保成本賬時,我們已嘗到綠色增長的甜頭。做企業就像熬鹽——急火快燒出雜質,文火慢燉得結晶。ESG就是這團文火,熬的是企業發展的長期競爭力。
后記:
這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的對話,展現了一家傳統國企的轉型智慧——從1959年常德“紅一井”,深耕基礎化工,到新能源新材料,成功開辟新賽道,跨界戰新產業。正如馬天毅所言:“一粒鹽”的價值,取決于你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