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05 18:53:36
2025年,物流資本市場歷經9個月恢復,迎來曙光。據每經未來商業智庫統計,覆蓋多維度的25家快遞物流公司中,近八成企業市值修復。其中,東杰智能市值漲幅達289.04%,滿幫集團挺進總榜前三。極兔速遞市值超過京東物流,申通快遞漲幅達64.3%。盡管部分公司利潤下滑,但“反內卷”行動下,行業基本面良好。
每經記者|王郁彪 每經編輯|董興生
歷經9個月的漫長“恢復”,物流資本市場迎來久違的曙光。
每日經濟新聞旗下每經未來商業智庫自2021年5月起,定期推出“未來商業-物流產業市值榜”(點擊專題直達)。在我們最新統計的覆蓋快遞快運、物流科技、即時配送以及同城貨運等多維度的25家快遞物流公司中,近八成企業市值收獲巨大修復。特別是多家物流科技公司,年內(截至9月4日,下同)市值漲幅較大。其中,東杰智能市值漲幅達289.04%,以121億元市值一躍登上11家物流科技公司之首。
去年股價持續受挫的極兔速遞,年內市值漲幅達55.95%,市值總排名超越京東物流;滿幫集團年內市值漲幅達23.93%,挺進物流企業市值總榜第三,僅次于順豐、中通。而7月以來,行業“反內卷”蔚然成風,盡管快遞企業披露的2025年半年報普遍“增量不增收”、利潤下滑、單票收入下降,但快遞公司今年以來市值普遍增長。
另一方面,“通達系”之首中通快遞年內市值下降4.23%;即時配送公司閃送市值跌去63.3%,僅剩15億元;百世集團和達達退市,市場出清、業務兼并的步子沒有停下。充分競爭的快遞物流、即時配送市場,下半年形勢依然嚴峻。
不過,電商“雙11”大促日益臨近,快遞旺季將至;外賣大戰仍未停息,即時配送仍有機會;物流機器人、無人車、具身智能等產品、技術熱浪滾滾,物流科技持續被矚目。競爭與淘汰的危險中,同樣蘊藏生機。
快遞公司年內市值漲幅最大的是申通快遞,漲幅達64.3%,總市值為25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通達系快遞公司利潤普降的上半年,申通業績表現不俗。2025年上半年,申通快遞實現營業收入250.25億元,同比增長16.02%;歸母凈利潤為4.53億元,同比增長3.73%。業務量增速也名列前茅,上半年完成業務量123.48億件,同比增長20.73%
市值漲幅僅次于申通的是極兔速遞,其市值年內漲幅為55.95%,總市值為人民幣772億元,市值排名位于京東物流之前。京東物流年內市值微跌0.78%,為人民幣761億元。
兩家企業業績方面,極兔速遞上半年總收入為55億美元,同比增長13.1%;經調整凈利潤為1.6億美元,同比增長147.1%;上半年完成總包裹量139.9億件,同比增長27%。京東物流上半年營收為985.3億元,同比增長14.1%;期間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15.3%。今年上半年,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501.1億元,同比增長19.9%,貢獻了主要增長,而包含快遞、快運在內的其他客戶收入為484億元,同比增長8.7%。
德邦股份市值年內上漲10.53%為160億元,在快遞公司中墊底。德邦股份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5.55億元,同比增長11.43%;歸母凈利潤為5214.78萬元,同比下降84.34%。
圓通速遞市值年內漲幅也達27.55%,總市值為603億元。上半年,圓通速遞實現營業收入358.83億元,同比增長10.19%;歸母凈利潤為18.31億元,同比下降7.90%。上半年,圓通快遞業務完成量達148.63億件,同比增長21.79%。
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9月4日收盤
利潤下降相對比較明顯的還有韻達股份。上半年,韻達股份營收為248.33億元,同比增長6.8%;歸母凈利潤為5.29億元,同比下降49.19%。其快遞業務量為127.26億件,同比增長16.5%。市值方面,韻達市值年內上漲6.15%,總市值為225億元。
順豐控股依然穩坐物流市值榜之首,其市值年內上漲4.67%為2102億元。上半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收1468.58億元,同比增加9.26%;歸母凈利潤為57.38億元,同比增加19.37%;速運物流業務量累計達78.5億票,同比增長25.7%。
快遞公司市值普遍上漲的背景下,位居國內快遞業務量市占率第一的中通快遞市值年內下跌4.23%,為1031億元。上半年,中通快遞實現營業收入227.23億元,同比增長9.8%;歸母凈利潤39.32億元,同比下降2.6%。
中通快遞在財報中表示,基于當前市場條件和運營情況,下調了之前作出的年度業務量指引,預計2025年全年包裹量將在388億至401億件區間,同比增長14%至18%。
快遞“價格戰”持續,單票收入齊跌,毛利率持續走低,快遞行業“反內卷”蔚然成風。
8月以來,廣東、浙江等地多家快遞公司對電商客戶啟動調價,其中廣東作為重點調價區域,單件快遞調價幅度在0.3元至0.7元之間,同時還設定了1.4元/單的底線價。
背后依然是快遞市場長期存在的“量價倒掛”問題。一直以來,快遞公司“低價換量”的競爭策略早已成為行業常態,即便業務量持續增長,利潤空間卻未同步提升。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956.4億件,同比增長19.3%,呈現出顯著的增長態勢。
我們注意到,上半年,圓通、申通、中通、韻達四家“通達系”快遞公司,單票收入分別為2.19元、2元、1.15元、1.92元,其中兩家跌破2元大關。其單票收入同比分別下跌6.55%、4.3%、6.2%和7.7%。順豐、極兔單票收入則為14元、0.3美元(約合人民幣2.15元),也同比分別下跌12.2%、11.8%。
單票價格下跌也直接導致快遞公司毛利率集體走低的情況。圓通、申通、中通、韻達四家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8.28%、4.89%、24.8%和6.4%,順豐、極兔則為11.45%、4.5%。多家公司毛利率為近三年新低。
這種矛盾在快遞業務密集區域表現得更為明顯。特別是金華(義烏)市、廣州市等快遞“產糧區”,長期的低價競爭已將當地快遞市場的價格與利潤空間壓縮至接近極限,行業陷入“為搶訂單而壓價,因壓價而降質”的惡性循環。
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目前“反內卷”僅僅體現在價格波動上,服務能力和解決方案能力的提升、技術的投入、末端派費機制、快遞員保障機制,目前看來還均未有所提升。
“從上半年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快遞公司依然還是能夠實現正收益的,整體表現可能會好于去年。快遞市場局部有差異,但總體基本面還是不錯的。”趙小敏補充說,“在促消費的接下來幾個月,快遞業務量、收入等還會增加,在國家‘反內卷’行動的指導下,利潤修復效果也將出現。”
相比快遞公司,物流科技股年內市值漲幅更加明顯。截至9月4日收盤,相較今年1月,11家物流科技公司構成的物流總市值上漲64.33%,由今年1月的365.24億元,上漲到600.2億元。
其中,市值年內漲幅最多的物流科技公司為東杰智能,漲幅達289.04%,總市值為121億元。消息面上,8月26日,東杰智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將由淄博市財政局變為自然人韓永光。這也意味著其“國資控制期”結束。而從東杰智能新實控人韓永光的履歷來看,其身兼多家機器人公司高層職務,其中便包括協作機器人公司遨博智能等。
中郵科技市值年內漲幅為149.46%,總市值為79億元,漲幅和市值僅次于東杰智能。半年報顯示,中郵科技今年上半年營收為4.34億元,同比上升12.07%,歸母凈利潤為6.95億元,同比上升2187.41%。
此外,8月11日,中郵科技發布公告稱,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在合肥市高新區設立全資子公司中郵智能機器人(合肥)有限公司,擬進一步提升公司研發和生產能力。
除在新領域布局外,作為業績的有力支撐,在手訂單等數據的增長也是物流科技公司收獲不錯市值增幅的原因之一。蘭劍智能市值年內漲幅達86.84%,總市值為36.1億元。我們注意到,其在半年報中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訂單15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落地海外項目總額1.4億元;截至6月末,公司在手訂單達20.6億元,同比增長56.89%。
除上述三家漲幅情況明顯的物流科技公司外,德馬科技、諾力股份、科捷智能、優博訊、天元股份、中科微至、今天國際、音飛儲存市值年內漲幅依次為61.88%、45.31%、40.05%、34.89%、31.24%、12.82%、11.57%和7.3%。
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9月4日收盤
我們的物流市值榜單中,還覆蓋了快運整車、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維度的公司。
上半年,達達退市,即時配送公司中還有順豐同城以及閃送兩家公司。其中,順豐同城市值年內漲幅為52.21%,總市值為117億元;閃送市值年內下跌63.3%,市值僅剩15億元。
貨運公司方面,滿幫市值年內漲幅最大為23.93%,總市值為974億元,位居物流市值總榜第三,僅次于順豐、中通。安能物流市值年內也上漲15.64%,總市值為96億元。而維天運通、快狗打車市值年內跌幅為10.26%、16.92%,市值分別為9億元、2億元,在總榜中墊底。
趙小敏告訴記者,從前8個月的數據來看,快遞物流資本市場今年整體表現不錯,遠超去年同期表現,少部分物流公司市值更是迎來大幅上漲。受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今年物流公司利潤表現普遍不佳。
“‘反內卷’后,物流資本市場第一波反應基本已經完成,后續情況整體還是依賴于強有力的業績作支撐。接下來的近4個月,物流行業各個板塊,錄得正收益的機會仍然比較大。”趙小敏表示。
編者注:
文內所有數據來源于同花順iFinD數據,其中,市值、年內漲跌幅數據以9月4日收盤價計算。涉及港股、美股公司市值,單位均換算為人民幣。文內物流市值榜單具體內容:“未來商業-物流產業市值榜”(點擊專題直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2488476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