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05 17:24:46
每經記者|閆峰峰 每經編輯|段煉 吳永久
在A股科技板塊風起云涌的浪潮中,“易中天”這一組合正成為投資者矚目的焦點。不過,這里的“易中天”并非指知名學者易中天教授,而是代表了光模塊領域的三家龍頭企業:新易盛(易)、中際旭創(中)和天孚通信(天)。其中,新易盛作為“易中天”陣營中的領頭羊,其表現尤為搶眼。
2025年9月初,光模塊龍頭企業新易盛(300502.SZ)以其亮眼的半年業績再度成為市場焦點。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突破百億達到104.37億元,幾乎是去年同期的4倍;歸母凈利潤39.42億元,同比增長355.68%。
但在光鮮的業績背后,其重要股東卻在持續減持。根據新易盛半年報披露,曾經的第三大股東LO JEFFREY CHIH現已降為第四大股東,其已經連續11個季度減持,而2023年以來新易盛的高管也頻繁減持。雖然新易盛業績亮眼且有多個機構看好,但其股價近期卻表現出了高位放量下跌的態勢。
重要股東連續減持
高管、實控人排隊套現
LO JEFFREY CHIH作為新易盛的前任董事(2020年卸任),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已經連續11個季度減持公司股份,其持股比例也從2022年三季度末的4.98%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5%。
根據半年報披露,曾經的第三大股東LO JEFFREY CHIH現已降為第四大股東,其持股比例從今年一季度末的2.76%降至二季度末的2.50%,其減持了總股本0.26%的股份。以9月5日新易盛的收盤市值3471億元計算,0.26%的股份價值超9億元。
市場公開資料顯示,LO JEFFREY CHIH是新易盛發展歷程中的一位重要投資人和前任董事,曾為公司的海外市場拓展做出貢獻。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新易盛超過九成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
這位美籍股東減持并非孤例。iFinD“重要股東交易明細”顯示,2023年至今,新易盛高管共計進行了42次減持操作,期間沒有一次增持記錄。實際上,自2022年以來,新易盛實控人高光榮也曾多次減持公司股份。
更令人關注的是,高光榮還曾因違規轉讓股票被證監會處罰。2024年12月,他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等行為被立案調查。最終證監會對高光榮沒收違法所得949.86萬元,并處以2200萬元罰款。
截至2025年中報,新易盛兩位實控人高光榮、黃曉雷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分別僅為7.40%、7.13%,這個持股比例相對較低,在上市公司實控人中并不多見。
而對于新易盛多名重要股東的減持,其曾經發布的多份減持計劃公告顯示,減持原因是出于個人資金需求。一位業內人士向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表示,大股東們和高管是最了解公司的人,他們的不斷減持,有可能是出于個人資金需求,也有可能是出于對不確定性的規避。
業績連續飆升
盡管股東們紛紛減持,新易盛的業績和股價卻表現驚人。2024年,營收86.47億元,同比飆升179.15%。凈利潤增長更為迅猛:2024年同比大增312.26%,2025年上半年又大增355.68%。
股價方面,新易盛的股價從2022年末的11.62元(前復權),最高漲到2025年9月2日的401.1元,不到三年時間最高漲幅超過30倍。而今年4月9日以來,新易盛股價最大漲幅也超過750%。
新易盛的業績增長主要受益于AI浪潮帶來的光模塊需求爆發。全球云廠商資本開支激增,英偉達GPU芯片需求高增,需要高速光模塊作為配套。
然而,新易盛的以下兩點也需要引起投資者關注:
首先是境外業務占比過高,新易盛營業收入的94.47%來自境外,地緣政治的風吹草動可能影響其生意。
其次是應收賬款快速增加。2024年末,新易盛的應收賬款25.4億元,較2023年末增超250%,遠高于營業收入增速179.15%。到2025年上半年末,應收賬款直接來到50.17億元,同比增速為225.36%,不過低于同期營業收入增速282.64%。
對于新易盛重要股東的多次減持及業務情況,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撥打了其財報上的聯系電話,但多次撥打均無法接通。
近期被多個機構看好
股價卻大起大落
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注意到,當前仍有多個機構看好新易盛。2025年8月26日,高盛將新易盛目標價上調至人民幣398元,而當日新易盛的收盤價為282.04元。事后來看,新易盛的股價表現也到達了高盛的目標價。
中信建投證券8月29日發布研報顯示,隨著需求端的體量逐步增長及高端化趨勢,疊加供給端泰國工廠的正式投入運營預期,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公司下半年業績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高增趨勢下,結合2025年下半年需求端高景氣,有望呈現更可觀的業績表現,并對公司維持了推薦評級。國泰海通證券甚至在8月30日的研報將新易盛的目標價上調至540.17元,并維持了增持評級。然而9月4日新易盛的收盤價較8月29日的收盤價已經下跌了12.4%。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以來,新易盛股價先是表現出了高位放量下跌的態勢,其周一和周四分別下跌7.80%、15.58%;成交額連續創出歷史紀錄,分別為344.1億元、349.7億元。而在周五,新易盛股價卻又大漲近12%,成交額278.66億元。不過,截至9月5日收盤,新易盛股價年內已漲超320%。
可以說AI浪潮帶來了新易盛過去業績與股價的暴漲,但其未來業績能否保持高速增長,則值得持續關注。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閆峰峰
編輯|段煉?吳永久 杜波 易啟江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片: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