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03-25 13:48:36
“房地產企業中,央企、國企之所以能屢屢成功奪地,是因為這些房企與大多數中小房企和民營房企從最開始就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一位精通房地產業務與融資的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價格競拍只是一種程序公平,但實際上國企的資金成本要比中小房企低得多,兩類企業對于同一個地塊測算出來的盈虧平衡點也是不一樣的,報價的底氣自然也不一樣”。
“別看銀行是金主,但多數情況下都是銀行主動爭取成為國企、央企類房地產企業的核心銀行,而最主要的手段自然是降低貸款利息”,一位城商行有關人士的話也印證了上述資深律師的觀點,“現在貸款端已經實現利率市場化,部分銀行寧可微利、甚至是不賺錢也要爭奪客戶”。
國企頻頻爭奪地王
今年3月10日,《證券日報》曾經刊發《國企爭搶地王不手軟》,相關報道,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各大國有企業爭得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珠海市以及南京市等城市的地王達到10個以上,實際數量可能遠遠不止這些。
其中,涉及中國兵器集團子公司、中國遠洋旗下的子公司、中信地產、中國中冶旗下中冶置業、保利地產、中鐵建工集團深圳投資有限公司、中糧地產、華潤置地等。
上述國企和央企多與銀行“相交甚深”,例如中國兵器集團就曾經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銀行等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中國銀行的合作規模高達500億元。其余國企也大多擁有數家銀行的高額授信額度,其中多家與銀行有股權關聯的關系。
此外,上述國企中的保利地產和中糧地產均為上市公司,其財務報告也顯示出銀行力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