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疫情攪擾,1~2月經濟數據探底,亮點在哪?網購火熱,粗鋼等原材料產量未減少,這兩個行業實現正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6 19:12:59

1~2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同比增長3.0%。其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創下有數據以來的新高;乙烯、粗鋼等多種重要原材料生產穩定,也意味著中國經濟運行的“上游”基礎依然牢固……盡管疫情造成今年前兩月經濟運行主要指標下滑,但隨著國內防控形勢大為好轉,專家建議只要在擴需求、穩就業等方面發力,仍有希望把疫情對未來經濟影響降到最低。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的首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報告剛剛出爐。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1~2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各項數據,在疫情的影響下,反映投資、消費、工業運行狀況的三大重要指標均出現下滑,而且降幅都超過了兩位數。

新冠肺炎疫情對開年中國經濟運行的沖擊顯而易見,不過在當前防控形勢已大為好轉、疫情得到有效緩解的背景下,3月之后的經濟表現會出現回升嗎?疫情對一季度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是否能降到最低?

三大數據均現“兩位數”降幅

從最新發布的前兩個月經濟運行數據看,“下行態勢明顯”是最為明顯的特點。

反映經濟運行態勢的三大月度指標——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今年1~2月都創下了10%以上的降幅。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數據來源:Wind(1~2月為合并統計)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指標的實際運行表現可能跟市場上有的預期比不完全吻合。”

此次發布的經濟數據也創下多年來新低?!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咴诓樵儑医y計局網站提供的“國家數據”專欄后發現,2020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部創下有數據以來(2012年起社零數據1~2月合計;2013年起工業、投資數據1~2月合計)的歷史最低水平。

而從分項數據看,工業生產、消費和投資這三大領域出現了全方位下降,顯示出疫情對投資、生產和消費的經濟運行“全鏈條”均產生顯著影響。

在工業生產方面,分項數據顯示,17個主要行業增加值全部出現下降,其中14個行業降幅超過“兩位數”。

主要行業增加值增速

如按照行業看,1~2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9個行業增加值下降,此外只有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分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2.1%,煙草制品業增長6.9%。

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1~2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降幅全部超過20%,制造業13個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全部出現下降。

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對1~2月投資數據的成因分析稱:盡管今年專項債額度提前下達,但疫情暴發后復工全面延遲,短期來看,基建投資“不差錢”,缺的是施工時間。

而在消費領域,今年1~2月,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藥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成為15類商品中出現消費增長的3類商品。這也表明,在“疫情模式”下,除基本必需品以外,其他類消費都被明顯抑制。

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逆勢增長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雖然疫情對經濟沖擊的確較大,但在不少關鍵指標和重點數據的表現上,依然顯示出中國經濟擁有強勁的韌性。

在近幾年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消費數據的表現方面,雖然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超過20%,但總額仍有5.2萬億元之巨,相當于回落到2016年1~2月的水平。這意味著,盡管受到交通中斷、零售網點關閉等因素的影響,但居民基本消費需求還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數據來源:Wind(1~2月為合并統計)

而在各項零售消費中,通過網上進行的消費還呈現出了“逆勢增長”的態勢,顯示出疫情高峰期居民消費需求很大程度上通過網絡渠道得以滿足。

數據顯示,1~2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同比增長3.0%。其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也創下有數據以來的新高。

近兩年多來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與消費品零售總額對比

而在生產端,最新公布的1~2月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數據顯示,乙烯、平板玻璃、粗鋼等多種重要原材料仍舊保持產量同比正增長態勢。原材料生產的穩定,也意味著中國經濟運行的“上游”受到疫情沖擊的影響相對較小,經濟運行的“基本盤”繼續保持穩固。

今年1~2月部分主要原材料產量及增速

毛盛勇介紹,疫情防控期間,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沒有中斷,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此外,隨著社會對口罩、防護服、酒精等防護和消毒用品的需求急劇攀升,經過有序的調控,這些產品產量得到擴張。比如口罩,從2月29日的數據來看,日均產量已經達到1.16億只,說明我們強大的供給能力還是存在的,有力支撐了醫療物資的供應。

專家:擴需求、穩就業有望成政策發力重點

在1-2月經濟數據明顯下行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面臨著較大的壓力,而3月份經濟數據是否能在前兩月基礎上出現明顯反彈就顯得至關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近期陸續披露的一系列先導性指標看,3月份中國經濟企穩存在著不少有利因素。

首先,2月末3月初,國內各類企業復工率均出現了明顯提升,大規模的復工為經濟運行盡快恢復正常奠定了基礎。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上旬,已有多個行業復工率超過50%,有些行業復工率甚至超過90%。

部分行業截至3月上旬的復工率情況

其次、各地陸續加碼基建投資特別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投資,為經濟盡早企穩提供了重要助推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公開的15省份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規劃當中,有6個省份2020年度計劃投資規模超5000億元,這15個省份2020年度計劃投資規??傆嫵^6萬億元。

部分省份今年計劃安排投資情況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評論稱,疫情之后,因為出口和消費恢復需要一段時間,一季度GDP增長態勢勢必出現明顯波動。要推動經濟恢復正常軌道,需要通過狠抓以“新基建”為代表的領域,進而通過需求端的率先復蘇,帶動生產端走出困局。

再次,在受疫情沖擊比較大的消費領域,近期一系列針對性扶持措施的出臺也提供了穩定的政策環境。

3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發布《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六方面提出19條舉措,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近日,不少地方更是提出要發放“消費券”鼓勵消費,一些城市的消費券發放工作已經開始。

部分省市發放消費券情況

針對一季度經濟整體表現是否會繼續下行的問題,毛盛勇在發布會上回應表示:“在整個一季度里,3月份經濟總量的比重大概占到約40%,1、2月份大概60%,3月份的比重要高一點,3月份會明顯比1~2月份要好,整個一季度大概是這樣一種情況。”

當然,由于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的態勢依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下一階段中國經濟運行在外需層面依然受到比較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層面應該如何繼續“加碼”?

對此,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楊暢分析認為,未來財政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收的方面存在定向減稅降費的可能性,支的方面存在向容納就業的主要行業加大支出的可能性;此外,制造業、建筑業是容納就業的大頭,尤其是大量農民工被制造業和建筑業吸納,未來的支持力度有望加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評論稱,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累計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了國內,而且有加速的趨勢,這也加劇了當前和未來總需求的不確定。為此,在疫情防控得力、物流運輸和人員返程問題逐步解決后,適度擴大國內總需求,扭轉企業部門對總需求的悲觀預期是非常重要的,這決定了后續工業生產反彈的高度。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冠肺炎 經濟運行 消費 固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