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2 15:36:22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張海妮
雖然行業整體效益下滑,但進入2023年后,我國的鋼產量不斷攀升,在行業未來展望中,關于產能是否過剩的問題,也再次被擺上臺面。
“我國的鋼鐵產能(增長)已經到頭,今后會減量發展。”11月1日下午,在山東博興舉行的“中國金屬板材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全聯冶金商會創會名譽會長趙喜子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趙喜子的上述表態,主要是基于今年鋼鐵產業“盈利下滑、產量卻居高不下”的態勢。
據中鋼協統計,前三季度,國內重點統計鋼企營業收入為4.66萬億元,同比下降1.74%;營業成本為4.39萬億元,同比下降0.61%,收入比成本降幅大1.13個百分點。同期,利潤總額為621億元,同比下降34.11%;銷售利潤率為1.33%,同比下降0.66個百分點。這兩項指標在41個工業大類中排名靠后,處于較低水平。
今年以來,中國鋼鐵行業持續在谷底徘徊,近日上市鋼企陸續披露的三季度財報,雖部分鋼企7-9月盈利有所好轉,但前三季度行業整體仍處于低迷期,產能過剩仍持續。
例如,今年1-9月,鋼鐵巨艦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旗下寶鋼股份(600019.SH,股價6.29元,市值1400.2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83.5億元,同比下降11.77%。中國寶武旗下其他上市公司普遍虧損:馬鋼股份(600808.SH,股價2.78元,市值215.36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約15.98億元,同比下降340.48%;重慶鋼鐵(601005.SH,股價1.48元,市值132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5.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18.31%;八一鋼鐵(600581.SH,股價4.01元,市值61.96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約7.3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1.5%。
不過,對于鋼鐵企業利潤下滑,趙喜子認為主要是來自需求端的影響。“鋼鐵行業在過去二十年,出現了三次拐點,與前兩次因供給側導致的產能過剩不同,當前鋼鐵行業是在需求側遇到問題。”趙喜子認為,當前我國鋼鐵產能是相對過剩,關鍵是解決消納渠道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全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9.60億噸(不含進出口),同比減少3411萬噸,下降了3.4%。下降的原因主要與房地產行業的各項指標較大幅度下降有關,同時,機械、汽車等行業的總體增速放緩,造成主要用鋼行業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從而對鋼鐵行業的銷售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雖然鋼企利潤出現大幅下降,但今年以來,鋼鐵業展現出較強發展韌性,產量保持增長,品種結構不斷優化,行業運行總體基本平穩。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粗鋼產量7.95億噸,同比增長1.7%;全國累計出口鋼材6681.8萬噸,同比增長31.8%;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31億噸,同比下降1.5%。
對于出口量大幅提升,在中鋼協三季度信息發布會上,中鋼協市場調研部主任童明華解釋稱,一是因為國內供給強度大于需求,出口對維持國內市場供需平衡起到支撐作用;二是海外供應明顯回落,前八個月除中國外,全球粗鋼產量同比下降了8.8%。
“鋼鐵行業不會由現在的收縮變成萎縮。”在趙喜子看來,我國的鋼鐵產能增長已經沒有繼續向上的空間,今后會逐步減量發展,需求“不可能突然就減少到8億噸”。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23年以來,作為鋼鐵需求大戶,機械、汽車等行業均已出現了回暖跡象。趙喜子著重提到了培養產業集群的方式,并以板材舉例,“增加板材的消納渠道、促進鋼鐵消費,進而增加鋼鐵企業的出路”,“對下游板材企業來說,這就是個超市”。
對于2024年的鋼鐵行業走勢,趙喜子預計,“可能會比今年好一些”。但他同時提醒:“鋼鐵企業不能把命運寄托在房地產行業。”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