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解碼四川經濟半年報:5.6%增速背后 三大支撐點齊發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9 22:17:15

今年上半年,當沿海省份承壓時,四川進出口增速跑贏全國3.4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速高達7.3%。今年1—6月,四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918.2億元,同比增長5.6%。加速度背后,是什么因素在支撐“經濟大省勇挑大梁”?

每經記者|肖純    每經編輯|楊歡

國產大飛機的關鍵零部件、歐洲家庭的智能電表、暢銷全球新能源車的儲能電池,很可能都帶著“四川造”的標簽。

今年上半年,當沿海省份承壓時,四川進出口增速跑贏全國3.4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速高達7.3%。今年1—6月,四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918.2億元,同比增長5.6%。

加速度背后,是什么因素在支撐“經濟大省勇挑大梁”?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成都、綿陽、德陽等地多家企業,探尋西部大省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高端制造領跑,集群效應凸顯?

今年一季度,四川工業實現近三年最強開局。這一態勢在二季度得以延續,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是經濟的“壓艙石”。

其中高端制造領域表現亮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1%,繼續領跑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以14.7%的增速展現出強勁動能。

位于新都的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是四川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的重要承載地。

今年5月16日,隨著總投資3億元的高端工業母機研發生產基地正式投產,漢墨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墨工業”)完成總部整體遷址,正式落戶成都航空產業園。

漢墨工業主要生產數控機床,也稱“工業母機”“造機器的機器”,在高端制造產業中占據核心地位。漢墨工業多款核心產品應用于航空發動機葉片、軌道交通精密部件等高端制造場景。

談及搬來成都的原因,漢墨工業董事長梁志金表示,“成都航空產業集群效應突出。園區內僅配套企業就有30家以上,既有長期合作的老客戶,也有正在洽談的意向伙伴。”他透露,公司計劃在成都大規模投入生產制造,今年底員工規模將擴至150人,未來3到5年力爭實現年產能300~500臺、產值2-3億元。

仨川航空2號基地的設備產線 圖片來源:企業官方視頻截圖

距離漢墨工業不遠處的四川仨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仨川航空”),是專注于航空裝備難加工復雜構型精密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于2014年成立,2020年搬遷至產業園,2023年全面建成后實現跨越式發展。

“這離不開園區完善的產業配套和政策支持。”仨川航空董事長苗健表示,園區解決了“上下游”協同和“上下樓”就近的問題。客戶就在隔壁廠房,生產計劃調整、工序銜接都能實時溝通。這不僅直接節約了成本,實現了內外部集中管理,更拉近了與客戶的時空距離。

苗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園區企業解決了他們約80%的配套需求,這種集約化生產讓物流成本降低近60%,管理周期時間成本降低30%,產能規模提升了4倍。

園區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園區下一步將加強項目招引,推動更多園區企業進入中國商飛、沈飛、西飛等配套供應體系,進一步提升航空產業園的產業規模和競爭能力,加速航空航天產業集聚發展。

外貿創新高,“四川智造”加速出海?

今年上半年,四川外貿進出口5190.9億元,首次在歷史同期突破5000億元,其中出口3156.2億元,同比增長8.2%。

成都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發科技”),正是這波增長中“四川智造”出海的典型代表。

7月23日,記者走進位于成都高新區的開發科技,這家2016年由74人開啟“二次創業”的企業,如今已創造每平方米年均40萬元的高產值。

開發科技的智能制造車間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在開發科技的智能制造車間,9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每年生產超過1000萬臺智能電、水、氣表等智能計量終端。

“要是去歐洲旅游,你在酒店看到的智能電表很可能是我們的產品。”開發科技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夏志強說。

開發科技積極出海,產品已出口至40多個國家,服務80多家國外電力公司。

“能在40多個國家站穩腳跟,靠的是技術。”夏志強指著車間里的設備介紹,截至2024年底,公司手握150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49項,是國內唯一在英國獲得國家級信息安全認證的智能電表企業。

除了300名研發人員,公司100多名精通小語種的營銷人員同樣是功臣。針對不同國家離散化的需求,公司以“定制化+快響應”模式靈活調整的研發設計。這些營銷人員既是海外市場的開拓者,也是產品、技術與用戶間溝通的“橋梁”。

夏志強介紹,去年開發科技實現營收29.33億元,進出口總額27.73億元,其中出口占比近90%。今年一季度,營收達到8.1億元,全年預期將再創新高。

“不只是賣產品,我們要提供從智能終端到能源管理系統的全鏈條方案。”夏志強對未來充滿期待,公司將以成都為原點,不斷推動“中國方案”加快嵌入全球能源轉型之路。

項目投資強勁,新興產業蓄勢起飛?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重點項目建設勢頭強勁,數據顯示,81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019.8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達63.4%。

綿陽游仙區航空與燃機產業園建設現場的如火如荼,正是這股全省重點項目加速推進熱潮的縮影。

作為四川省重點工程——綿陽市游仙區航空與燃機配套產業園規劃總占地2100余畝,計劃總投資約164億元,分兩期建設。

航空與燃機配套產業園 圖片來源:園區供圖

綿陽富樂投資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東旭介紹,項目包含標準廠房、無人機研發中心、低空飛行保障及應急救援裝備研制中心、中小型分布式氣輪機研發中心等,建成后將成為綿陽市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高新技術智能制造產業高地的核心載體。

“按規劃,到2027年,園區產業規模預計突破80億元,未來五年帶動超百億的產值,吸引超百家上游企業入駐。”劉東旭表示。

新能源領域的項目建設也在提速。

當新能源產業的東風吹向中西部,德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了欣旺達的目光。這家創立于1997年的企業,目前已成為全球鋰電領域的龍頭之一,其電子3C消費類電池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一。

德陽欣旺達新能源副總經理唐浩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德陽什邡兩級政府從項目落地到生產運營的全周期支持,就像“店小二”。

欣旺達在什邡項目投資100億元,從開工到主體竣工交付僅用時100天。

這樣的速度不是趕工期,而是當地政府的全力護航:680畝土地快速完成流轉交付,項目立項、備案、環評等手續全程“綠色通道”,專班人員駐點服務解決建設難題,最終在100天內完成主體工程。

“目前,公司正在推進的第三條產線預計在今年內投產。”唐浩然向記者透露,這條產線量產后,生產的單款儲能電池容量將是現有主流產品的兩倍以上,能量密度和系統效率將實現飛躍式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航空 四川省 半年報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