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國家氣候中心答每經問:未來我國極端高溫事件將呈增多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4 22:19:11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7月4日,中國氣象局舉行7月新聞發布會,介紹6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并預測7月氣候趨勢,同時對《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4)》進行解讀。

今年6月,全國平均氣溫21.0℃,較常年同期偏高0.7℃,河北、山東、西藏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國平均降水量為11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1.9%,整體呈現北旱南澇。

近年來,全球持續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且影響范圍更大。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袁佳雙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未來我國極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總降水量,變率增大,降水更趨于極端化。未來30年,連續5天最大降水量在全國范圍內呈現一致性的增加趨勢,西北東部及黃淮流域,增加幅度將超過10%。

極端天氣未來的趨勢如何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4)》顯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重。1961~2023年,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5.2毫米。中國極端高溫和極端強降水事件趨多趨強,極端低溫事件總體減少;北方地區平均沙塵日數呈顯著減少趨勢,近年來達最低值并略有回升。

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怎樣的變化特征?未來的趨勢如何?

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的提問,袁佳雙介紹,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氣候系統多個層面都發生明顯的變化。長序列氣候觀測資料綜合分析顯示,極端高溫事件發生更為頻繁、強度更強、持續時間延長,例如2022年7~8月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高溫干旱和2023年6月中下旬至7月華北地區的高溫熱浪,對農業生產、能源供應、人體健康等領域均造成顯著影響。

伴隨氣溫升高,大氣中持水量增加,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次和強度也有所增強。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多次發生破紀錄的特大暴雨,強降水及其引發的城市內澇和山洪滑坡等災害造成了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從極端事件的長期變化看,中國年暖晝日數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全國年累計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站日數每10年增加4.1%。

袁佳雙稱,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未來我國極端高溫事件將呈增多趨勢,排放情景越高,極端高溫事件的頻次越多、強度越強、風險越大。

未來30年,中國區域平均極端最高溫度將上升1.7~2.8℃,其中華東地區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大;中國區域平均高溫熱浪天數將增加7~15天。尤其是在高排放情景下,目前50年一遇的極端高溫事件到本世紀末將變為1~2年一遇。

此外,袁佳雙介紹,未來我國極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總降水量,變率增大,降水更趨于極端化。

南方多地為何持續強降雨

近期,我國南方多地強降雨持續的原因是什么?

對此,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認為,當前正是主雨帶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汛期,由于大氣環流形勢穩定少變,西太平洋副高偏強,西南季風偏強水汽輸送充沛,導致南方雨帶穩定少動且降雨強度大,降雨區域重疊明顯。

6月17日以來,長江中下游及廣西、貴州等地持續強降雨天氣,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等地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400~600毫米,安徽黃山(1117毫米)、浙江杭州(921毫米)、廣西桂林(940毫米)和柳州(932毫米)等地超過900毫米;24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6月歷史極值。浙西北、皖東南、鄂東南等地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3倍。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未來10天,四川盆地至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等地持續陰雨,部分地區大雨以上降雨日數有3~5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氣候 降水 高溫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