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融媒體中心 2025-07-28 20:20:57
劍門高歌,嘉陵輕訴。40年,是時間節點,更是奮進鼓點,值得標記。
“1985”“2025”,對于廣元這座城市,這不是兩個普通的數字,而是一幀幀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的畫面串聯。
1985年,廣元撤縣建市,以嶄新的姿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掀開新的輝煌篇章。2025年,廣元披荊斬棘走過40載春秋,一路歡歌邁向更加輝煌的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4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廣元發展。特別是,2023年7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元視察,一路悉心指導、一路殷殷囑托,給予全市人民強烈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奮斗感召。
4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以赴拼經濟比發展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經濟總量跨越式增長,由建市之初的13.51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1279.33億元、增長93.7倍;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8.2倍、60.6倍……書寫了一部從閉塞走向開放,從貧弱邁向繁榮的奮進史詩,實現了從山區小城到川陜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破繭蝶變。
產業集聚鏈式裂變 崛起騰飛書寫廣元速度
四十載篳路藍縷,四十載春華秋實。
20世紀30年代,西安大華紗廠遷入廣元,讓這個山區小城第一次觸摸到了工業文明,標志著廣元工業的源起。“三線建設”時期,一大批企業內遷,奠定了廣元工業的堅實基礎。而今,“1+3+3”工業優勢主導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繪就出新型工業化賦能再造一個“工業廣元”的豐收圖景。
工業興則經濟興,制造強則城市強。
當前,廣元加速推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已實現從傳統農業為主,到工業強市的跨越式發展,形成了三產融合發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作為廣元工業首位產業,鋁基新材料產業跑出“加速度”。
林豐鋁電有限公司、中孚高精鋁材有限公司等企業相繼落戶,鋁基新材料產業企業超100家;中國西部(廣元)鋁錠貿易中心、廣元鋁基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上海期貨交易所廣元鋁期貨指定交割庫相繼成立,鋁基新材料產業鏈越做越長、產品附加值越做越高,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被授予“全國綠電鋁核心生產基地”,2024年產值突破400億元。廣元成為四川省唯一鋁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基地市,正朝著全力打造川陜甘渝鋁“交易中心、加工中心、物流中心”“百企千億”中國綠色鋁都闊步前行。
在首位產業的帶動下,能源化工、食品飲料、硅基新材料3個五百億產業集群,建材家居、機械電子、醫藥健康3個超百億產業集群乘勢而上。通威綠色基材(廣元)有限公司、四川廣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硅基新材料頭部企業入駐,建成硅基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全國硅基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基地加快建設;中煤廣元煤電一體化、四川魯麗綠色數智家居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四川能投廣元燃機工程項目竣工投運;以中航鋰電、天馬6代等百億級項目為代表的一批優質項目動工建設……工業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不斷跨上新臺階。
文旅資源活力迸發,文化旅游成為支柱性產業。依托劍門關、翠云廊、唐家河等豐富的文旅資源,以建設大蜀道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養度假勝地為核心抓手,推進文旅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加快打造國際旅游城市。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景區“二次創業”,創新舉辦“坐高鐵游廣元”以及“女皇故里彩燈會”等活動,廣元持續擦亮“劍門蜀道、女皇故里、紅色熱土、康養勝地”文旅品牌,建成國家A級景區46個、天府旅游名縣3個,連續6年入選“全國康養產業發展20強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廣元樣的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正顯現眼前。
女兒節是廣元傳統而獨具特色的節日。1988年9月,一度中斷的女兒節恢復舉辦。如今女兒節成為廣元一張亮麗的文旅“品牌”,吸引八方游客前來體驗。2024年女兒節歡樂文化周,共吸引游客161萬人次,“白天萬人拱手,夜晚千盞燈明”從歷史中走來,照進了文旅產業繁榮的現實。曾家山、唐家河成為川陜甘渝群眾的避暑勝地,“游大美蜀道·品廣元好茶”等活動廣受好評,“古蜀道徒步游”被廣大驢友交口稱譽,文旅融合發展迸發出大流量、新活力。
農業資源就地轉化,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蒼溪庭院經濟興起,廣元市堅持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升級農業產業,做亮質量特色。如今產業成園連片,優勢特色產業全鏈集群發展。糧油、生豬、蔬菜3個兩百億產業集群和茶葉、獼猴桃、核桃、中藥材、肉牛羊、土雞6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培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率達72%以上。2024年,全市農業增加值達217.41億元,較建市初期增長32.9倍。
40年來,廣元打造出一張張農業特色產業亮麗名片:“白葉一號”在青川縣生根成長,續寫“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故事。劍門土雞、蒼溪紅心獼猴桃、朝天核桃、青川木耳、王家貢米等農特產品聲名遠播。建成世界最大紅心獼猴桃生產基地、全國最大黃茶生產基地等。“廣元七絕”“廣元黃茶”等農產品市場影響力持續增強,“廣供成都”“廣供杭州”實現年銷售農產品17億元以上。
從1989年第一塊鋁錠生產出爐,到全球每10個易拉罐就有1個的原材料來自廣元,中國綠色鋁都建設加速推進;從1997年娃哈哈集團公司落戶,到“中國食品產業名城”“中國特色天然飲用水之鄉”聲名鵲起。廣元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書寫出后發趕超、加快崛起的創業鴻篇。
2024年,廣元第三產業占比首次超50%,產業結構穩定在“三二一”型,“資源”更快向“產業”轉變,以資源之“特”夯實產業之“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成效凸顯。
城鄉融合日新月異 宜居宜業提升廣元美度
四十載久久為功,四十載弦歌不輟。
從蜀道難邁向蜀道暢,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交通優先發展戰略,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投入、高強度推進,建成廣南、廣陜、廣甘、繞城高速公路等一大批交通重點項目,順利實現“1小時到縣區、2小時到達毗鄰地市”的交通戰略目標。
40年揮汗如雨。如今,6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縣縣雙高速;4條鐵路境內交會,實現高鐵“公交化”、動車“班車化”;12條河流通航,貨物4天直達重慶果園港;近20條航線覆蓋國內主要城市,年旅客吞吐量50余萬人次;4條國家油氣輸送干線在廣元分輸和上下載,油氣長輸管道里程1518公里……“通江達海、連通南北、控帶西部、融入亞歐”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逐漸演變為現實。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血脈”。為了更好地將“流量”轉化為“留量”,廣元加速推進通道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班列組貨基地、全國高鐵快運創新發展示范基地、嘉陵江上游“公鐵水空管”多式聯運中心、西部大宗物資物流貿易中心,構建“聯通歐亞、服務成渝、輻射陜甘”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堅持以會為媒,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舉辦物流產業發展大會,廣元獲評“全國物流發展創新城市”。建成投運全國首個高鐵快運物流基地,突破開行全國首列具有冷鏈功能的“廣元—成都—貴陽”跨省全貨運高鐵快運動車,常態開行廣元至成都高鐵快運。2024年以來,累計開行國際班列、鋁錠班列、高鐵貨運動車等各類貨運班列640余列。廣元市深化現代物流“物暢其流、降本增效”改革獲評“中國改革2024年度市域改革案例”。
廣元的戰略位置很重要。在區位交通優勢的吸引下和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加持下,企業競相來此投資,開放空間拓展出發展空間。2022年,簽約項目340個;2023年,簽約項目392個;2024年,簽約全國單體投資最大家居制造項目四川魯麗綠色數智家居產業園等項目758個;今年上半年,新簽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212個。
廣元,正不斷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成為連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
一條交通物流發展線,集聚起人流、物流、資金流;一條經濟發展線,厚植起交通先行的強勁支撐。兩條高度正相關的上揚線,讓“大通道”流量持續轉化為經濟發展“增量”,推動廣元的發展動能澎湃、堅實有力。
交通駛入快車道,城市發展更是日新月異。
1985年,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僅7.8平方公里,街區短小、狹窄,東壩、南河都是農田,房屋大都為矮小瓦房,晴天滿城灰,雨天滿城泥,城市和農村毫無“邊界感”。
40年來,廣元城市拔節生長,成為“古”蜀道上的“新”城市。
東壩、南河、上西、下西、萬緣等片區相繼開發,城市骨架不斷拉大,中心城區建成面積增加到7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由6萬人增長到近50萬人。
建興盛之城,一批重點基礎設施拔地而起。黑石坡森林公園、休閑綠道、萬達廣場等大型游園場所,猶如顆顆寶石把秀美廣元點綴得妖嬈多姿。圖書館、博物館、火車站、廣元市澳源體育中心等標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廣陜、廣巴連接線繞城而建,全面通車;北二環、陵寶二線等重點項目相繼完成……一次次的“城市變裝”,匯聚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城市建設畫卷。
廣元加速推進環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將城市品質提升、人居環境改善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5月,成功入選“十四五”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89個“海綿小區”、68條“海綿道路”完成改造;58個盡顯方寸之美的“口袋公園”成為休閑好去處。當城市遇上“海綿”,綠色、宜居、智慧、人文的廣元底色不斷出新,給人以驚喜、驚艷。
外有“顏值”,內有“氣質”,城市散發出青春活力。利州廣場、苴國廣場、如意湖畔歡歌笑語,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蘊含人文氣質,鳳凰山公園、南河濕地公園、紅星公園賦予城市美學,總投資222億元實施的排水防澇、雨洪通道、雨污管網、海綿小區、海綿街區、新型綠化“六大工程”,無不彰顯著“人、城、水”相融共生。
“兩江四岸”濱水岸線華燈璀璨、光影交織,大華1939、鷺島里等特色街區人流如織、熱鬧非凡,嘉陵江畔音符跳躍、激情四溢,夜游航船乘風逐浪、追光而行,演繹出人城景一體的古韻新潮,勾勒出“千燈夜市喧、人間煙火暖”的生動畫卷。
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躍然眼前。
城市不斷更新,廣闊鄉村亦加速蛻變。全市陸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425個,改造危房9.64萬戶,建設農村公路2.19萬公里,全市所有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曾經的窮山村變身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網紅打卡地”,山清、水凈、村美、業強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民生福祉提質增效 暖心普惠傳遞廣元溫度
四十載利民為本,四十載幸福盈懷。
1985年,廣元市教育預算內經費不到0.2億元,中小學校舍建筑面積不足128萬平方米。秉持“窮市也要辦大教育”的決心,廣元堅持“教育優先”,全力改善辦學條件。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51億余元,一筆筆“真金白銀”投進城鄉,化作一幢幢嶄新的教學樓、一套套先進的教學設備。
歷經40年發展,全市現有學校673所,涵蓋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有學段,創評國家或省級各類特色示范學校328所,實現“量質雙升”,全市高考成績逐年攀高。一組組數據,不僅勾勒出廣元學子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跨越軌跡,更昭示著廣元正從“教育基礎薄弱市”向“區域教育中心”跨越。
40年來,廣元市醫療衛生機構從948個增加到2655個,衛生技術人員從8185人增至2.21萬人,床位從6500張增加為1.95萬張。全市8家三甲醫療衛生機構盡銳出戰,立項國家中醫優勢專科2個,立項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1個,打造名副其實的“區域醫療中心”。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地動山摧。面對災難,廣元人民沒有退縮,張貼出“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兩幅標語。標語貼在房頂,精神注入血脈。靠著“兩幅標語”的激勵,廣元人民在廢墟上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從災難走向新生,從悲壯走向豪邁,實現從“原地起立”到“發展起跳”的跨越。
脫貧攻堅,在這場必須打贏的又一場“攻堅戰”中,全市7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73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4.82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6%,整體連片貧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取得決定性進展。防返貧,廣元堅持“扶上馬,送一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上半年,16.72萬名脫貧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兩類群體”穩定消除風險321戶、兜底保障442戶。
矛盾調解“一地辦”,九成矛盾糾紛化解在鄉村;10萬余人加入“廣元安全隱患隨手拍”,打通安全生產“最后一公里”;創新實施“愛·圓夢”家庭困難大學生資助項目,為4500余名學子鋪就通往知識殿堂的康莊大道……一件件民生保障提質行動將政府“愿景圖”變為百姓“美譽圖”,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10年位居全省前列。
民生實事的背后,是個體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你一間,我一間,筒子樓里冒黑煙”,到“小高層,電梯房,城鄉廣廈千萬間”;從糧票、布票承載一個家庭的酸甜苦辣,到博覽會琳瑯滿目的展品、百業興旺的新景,向著“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夢想,人們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觸摸發展的果實。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40年,有激情燃燒的奮斗,有履險如夷的欣喜,有百折不撓的嘗試,有氣吞山河的行進。40年,于歷史長河,不過彈指一瞬;于一座城,卻是道不盡的滄桑巨變。
40年風帆勁發,廣元青春煥發。
歲月為證,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奮斗,奏響建設發展的激揚樂章,演繹出廣元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賡續千年夢想、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環顧當下,廣元兒女收獲滿滿、幸福可感可及——廣元已是一個經濟發展、城鄉融合的“幸福家園”,一個感恩奮進、文化繁榮的“精神家園”,一個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美麗家園”,一個守望相助、政通人和的“和諧家園”。
40年春潮激蕩,廣元步履堅定。
面向未來,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當清晨第一縷陽光掠過翠云廊千年古柏,蜀道明珠廣元正以開放之姿擁抱世界。廣元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大力實施“1345”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三個轉變”,加快建設川陜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以奮斗之筆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