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17:19:39
甘肅永昌農商銀行、金昌農商銀行宣布將于8月20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組建甘肅農商銀行事項,標志著甘肅農村信用社改革從“聯合銀行”模式轉向“統一法人”模式。此舉旨在通過資本重組、壞賬剝離等方式化解風險,提升管理效能和數字化轉型能力。統一法人模式適用于風險處置優先區和經濟一體化程度高區域,但實施面臨多重考驗。聯合銀行模式雖改革成本低,但存在股權結構倒置、創新動能不足等缺陷。
每經記者|劉嘉魁 每經編輯|張益銘
甘肅永昌農商銀行、金昌農商銀行日前發布公告,宣布將于8月20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組建甘肅農商銀行事項。此舉標志著甘肅省農村信用社改革路徑發生重大調整,從原計劃的“聯合銀行”模式轉向“統一法人”模式。
在此之前,甘肅省曾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穩妥推進農信社改革,組建甘肅農商聯合銀行”。按照原定方案,甘肅計劃通過組建省級農商聯合銀行,構建“省聯社+縣級法人行社”的二級法人體系。這一模式與浙江、山西等地改革路徑相似,旨在通過省級平臺統籌資源,同時保留縣域法人地位以維持基層服務能力。
此次永昌農商行、金昌農商行的公告顯示,甘肅農信改革已突破原有框架。根據相關規定,組建省級統一法人農商行需通過新設合并或吸收合并方式,將現有縣級行社整合為單一法人實體。相較于聯合銀行模式,統一法人制將徹底改變原有兩級法人結構,實現全省農信系統的垂直化管理。
至于改革動因,某資深銀行業研究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風險防控需求來看,部分縣級行社不良率較高、資本充足率逼近監管紅線,統一法人可通過資本重組、壞賬剝離等方式系統性化解風險。
現行體制下,省聯社對縣級行社的行政干預與法人獨立性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統一法人可消除多級委托代理鏈條,強化戰略執行一致性,提升管理效能。
從數字化轉型要求來看,現代銀行科技系統建設需要統一的技術架構與數據標準,分散的縣域法人難以支撐大規模科技投入。
今年年初開始,我國農信改革有明顯提速趨勢,多家新的萬億元級銀行呼之欲出,例如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江西農商聯合銀行等。目前,浙江、山西、四川、廣西、江蘇、江西等地籌建的省級農商聯合銀行均已開業,而遼寧、海南、河南、內蒙古則選擇統一法人模式。
其中,統一法人模式即設立省級單一法人農商行,原有縣級行社轉為分支機構。這種模式的優勢是集中資源配置、強化風險管控、提升市場競爭力,而相應地,改革成本也較高。
這種模式適用于風險處置優先區,通過兼并重組快速出清不良資產;也適用于經濟一體化程度高的區域,省內城鄉經濟聯動性強,適合統一管理半徑。
公開資料顯示,甘肅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成立于2005年11月22日,是甘肅省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地方性銀行金融機構。目前,甘肅農信共有37家農村商業銀行、5家農村合作銀行、41家縣級聯社,營業機構遍及城鄉社區,覆蓋了全省1229個鄉鎮、86%的行政村和90%的農牧民。
甘肅農信系統資源分散,整體風控能力較弱,是近年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典型區域之一。
雖然統一法人模式具有理論優勢,但其實施也面臨著多重考驗。“例如,在組織架構重塑過程中,需妥善處理現有機構的債權債務關系,規模較大;縣級行社高管團隊調整可能引發人事震蕩;不同區域行社在信貸風格、服務偏好等方面的差異需長期磨合。”前述分析人士表示。
聯合銀行模式即省級聯合銀行控股縣級行社,保留其法人資格。這種模式改革成本低,也保留了縣域法人靈活性,但股權層級未實質減少,且管理協同難度大。
盡管聯合銀行模式被視為“漸進式改革”的代表,但其固有缺陷也逐漸顯現。
前述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有三點缺陷。一是股權結構倒置,省聯社作為行業管理機構仍持有縣級行社股權,形成“管理倒掛”;二是創新動能不足,縣級法人受資本規模限制,難以獨立開展金融科技等戰略性投入;三是考核激勵錯位,省級平臺與基層行社的考核目標存在偏差,易滋生道德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自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