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23:30:41
第二十七屆亞洲寵物展覽會在上海舉行,吸引超13萬專業觀眾和39萬寵物愛好者參觀,展商達2600多家,刷新紀錄。寵物經濟持續爆發,2024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3002億元,同比增長7.5%。寵物食品為主要消費市場,多家寵物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實現增長。行業呈現國貨崛起、消費升級等趨勢,自有品牌競爭加劇,銷售費用普遍上漲。電商格局變化影響寵物品牌線上布局,戰場更加細分垂直。
每經記者|黃海 每經編輯|張益銘
“毛孩子”們為消費市場帶來的新活力愈加明顯。
剛剛過去的一周里,第二十七屆亞洲寵物展覽會(以下簡稱亞寵展)在上海舉行。收官日當晚,王偉(化名)發了條朋友圈“秀戰績”:“一年一度寵物的‘春節’——亞寵展結束了。還有5包狗糧,實在搬不動快遞了。”配圖中,近百包寵物主糧和各類零食被整齊地鋪開,種類繁多。
王偉是廣大愛寵群體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周里,亞寵展上掃貨的年輕人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成果:有人自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雞蛋要領”,也有人打趣“戰果能開寵物店”??
長期以來,亞寵展都被外界視為寵物行業的風向標,據統計,本屆亞寵展再次刷新紀錄,吸引了超13萬名專業觀眾、超39萬名寵物愛好者參觀,共有2600多家展商參展,展覽規模達31萬平方米。觀眾更多、種類更全、產品更優成為各界共識。
8月25日晚間,乖寶寵物、天元寵物、佩蒂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寵物公司也適時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財報與盛會兩相印證,一些新的行業趨勢逐漸明朗。
這兩年,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提高、養寵人群的擴大及消費升級,寵物用品及服務的市場需求不斷釋放,國內寵物行業展現出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強勁的增長潛力。
《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4年城鎮寵物(犬貓)主人數已達7689萬人,較2023年增長2.4%;2024年寵物犬數量為5258萬只,較2023年增長1.6%;寵物貓數量為7153萬只,較2023年增長2.5%。
合計超1.2億只的“毛孩子”,共為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帶來3002億元的規模,較2023年增長7.5%。分產品來看,盡管當下寵物產品的品類變得愈加豐富,但寵物食品仍是寵物主的主要消費市場,市場份額為52.8%。
體現在具體的業績上,2025年上半年,多家寵物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實現增長:其中,以寵物食品見長的乖寶寵物上半年實現營收32.21億元,同比增長32.72%;實現歸母凈利潤3.78億元,同比增長了22.55%。得益于寵物口糧和海外倉業務,天元寵物實現營收14.35億元,同比增長14.59%;實現歸母凈利潤3745.94萬元,同比增長20.14%。至于佩蒂股份,據其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焦國內市場的自有寵物食品品牌“爵宴”營收取得近50%的增長。
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新的趨勢也在顯現。在佩蒂股份看來,當前的寵物行業存在四大趨勢:國貨崛起、滲透率提升與消費升級并行、市場集中度提升、供應鏈與產品力成為制勝之鑰。
天元寵物也有類似看法,其在財報中指出,隨著人均收入提升,寵物主人對寵物用品的需求向個性化延伸,對產品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不僅加速產業升級與產品迭代,更驅動行業快速發展。當前,寵物消費已逐步納入飼養寵物家庭的常規支出范疇,人們在寵物身上的消費意愿持續提升,對寵物產品價格的敏感度則逐步下降。
隨著國內寵物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升級、持續創新的趨勢明顯,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的特點,但競爭也日趨激烈。以寵物食品為例,行業頭部企業乖寶寵物在財報中分析稱:國內寵物食品市場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市場競爭未來將從單純的價格競爭、渠道競爭演變為品牌競爭。
這樣的大背景下,近兩年來,自有品牌成為各個寵物用品、寵物食品企業競爭的主陣地。幾乎所有相關上市公司都在未來發展計劃中公開提及過自有品牌,并將其視作未來的發展重點。
電商格局嬗變,同樣影響著寵物品牌的線上布局。從天貓、京東、抖音等主流電商平臺官方店鋪,到小紅書、微信等平臺進行種草及轉化。如同產品的發展趨勢一般,這屆寵物品牌的戰場也更加細分且垂直。
一連幾年參加亞寵展,胡月(化名)也感覺到了品牌們的變化——從前兩年的“抓曝光”到如今的“看數據”。“因為現在亞寵展大部分都是來薅羊毛的,所以品牌策略也變了。去年基本還只是打卡、關注賬號,少部分要求現場發帖,今年1/3都是要求發小紅書,還有很多品牌要求提前發小紅書,視數據量發放試用產品??”
競爭的火熱程度,從各家銷售費用投入就可見一斑。2025年上半年,乖寶寵物、天元寵物和佩蒂股份的銷售費用分別為6.8億元、1.59億元和5571.77萬元;分別同比增長了47.34%、48.36%和9.56%。
談及銷售費用增長原因時,乖寶寵物直言,主要系自有品牌收入增長、直銷渠道占比提升及公司新品推廣使得相應業務推廣費和銷售服務費增加所致;佩蒂股份也提及,主要是自主品牌端的投入增加所致。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