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助貸競速:新規加速行業洗牌,頭部平臺壁壘凸顯,中小機構如何才能留在“牌桌”上?

2025-08-27 20:21:14

助貸新規將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要求銀行對合作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多家持牌金融機構已披露助貸業務合作白名單。頭部平臺憑合規性與資源加速布局,腰部機構尋求差異化競爭。新規強化穿透式監管,規范互聯網助貸業務定價機制。助貸行業正經歷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的轉折,頭部平臺需保持創新動能,腰部機構需構建護城河,監管者需平衡風險防范與金融創新。

每經記者|劉嘉魁    每經編輯|廖丹    

今年以來,多家持牌金融機構陸續披露助貸業務合作白名單,涉及百余家機構。

白名單背后,“助貸新規”將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它要求銀行進行合作機構名單制管理,即不得與名單外的機構開展互聯網助貸業務合作。

如今,留給行業調整的時間窗口已不足百日,誰能留在“牌桌”之上?在這場生死時速中,頭部平臺憑借合規性與資源稟賦加速布局,而腰部機構正通過垂直場景深耕等路徑尋求突圍。

白名單透視:流量巨頭主導,行業集中度攀升

10月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下稱《通知》)將生效,該《通知》被業內視作助貸新規。

新規要求,商業銀行總行應當對平臺運營機構、增信服務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通過官方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單,及時對名單進行更新調整。商業銀行不得與名單外的機構開展互聯網助貸業務合作。

據媒體統計,目前已至少有14家持牌金融機構發布了與助貸業務相關的合作白名單,涉及百余家機構。“助貸白名單”涵蓋流量巨頭、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及中腰部平臺等多類市場主體。其中,持牌金融機構更青睞具備流量優勢的互聯網巨頭、合規性較強的上市金融科技企業以及行業頭部平臺。

統計數據顯示,頭部平臺呈現顯著優勢,高頻上榜機構集中度高。在已披露“白名單”的持牌金融機構中,金美信消費金融披露了50余家合作公司;而承德銀行僅披露“螞蟻集團旗下部分公司”“京東集團旗下部分公司”。

從披露方式來看,有的按照合作方向,如營銷獲客、共同出資發放貸款、支付、導流獲客等;有的以項目制披露,如華潤銀行披露了嘉銀項目、信也項目、馬消項目等10個項目的合作情況,涉及25家公司。

目前,部分公司被多家持牌金融機構披露。比如,馬上消費金融、重慶兩心金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重慶兩心金誠”)、度小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極融云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耳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期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美團三快小貸”)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司背后關聯著同一家企業,如美團三快小貸與重慶兩心金誠均是美團旗下公司;北京方向無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信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背后是滴滴。

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流量巨頭與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出現頻次最多。

流量巨頭方面,涉及螞蟻系、字節系、京東系等。在流量入口爭奪加劇的趨勢下,互聯網巨頭通過旗下數十家相關公司滲透助貸產業鏈,形成“導流—風控—催收”全鏈條布局。

頭部機構構建的競爭壁壘體現在數據資產積累、資本實力支撐、牌照協同效應等維度。比如,頭部機構依托生態沉淀巨量用戶行為數據,整合供應鏈金融數據,形成動態風險評估模型,并擁有小貸、保理、融資擔保等牌照,可自主完成助貸閉環。同等條件下,風控穩健的銀行可能會優先選擇數據維度更豐富的合作方。

行業變局:腰部平臺尋求差異化競爭與生態重構

助貸新規的核心在于強化穿透式監管,要求商業銀行對合作機構實施名單制管理。

此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加強成本費用和經營效益管理,全面考慮資金成本、風險成本、管理成本、合理收益等因素,審慎核定合作費用上限并嚴格執行,不得為追求業務規模而放松管理要求。

在規范互聯網助貸業務定價機制方面,部分增信服務機構在為互聯網助貸業務提供增信服務時,存在增信服務費收取不規范問題,造成部分業務綜合融資成本較高。針對該問題,《通知》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將增信服務機構向借款人收取的增信服務費計入綜合融資成本,明確綜合融資成本區間,明確增信服務機構不得以咨詢費、顧問費等形式變相提高增信服務費率。要求商業銀行開展差異化的風險定價,推動貸款利率、增信服務費率與業務風險情況相匹配。

新規即將實施,對行業的影響立竿見影。記者注意到,億聯銀行2025年6月公布的白名單數量較半年前驟減84%。華潤銀行則通過“項目制”白名單細化合作邊界。

億聯銀行合作導流獲客機構名單

面對頭部機構的擠壓,腰部平臺正通過垂直場景深耕、技術輸出轉型、區域化深耕等路徑尋求突圍。

“新規下,資金方會更看重合作方的綜合貢獻度。腰部平臺若能在某個細分領域做到前列,仍有機會留在‘牌桌’上。”某資深銀行業研究人士認為,助貸新規的實施標志著金融監管從形式合規邁向實質穿透,加速市場出清。 

一方面,打破監管套利空間,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推動行業回歸本源。強制銀行承擔風控主體責任,遏制助貸機構淪為“資金掮客”,促使行業向技術驅動型轉變。

“這不是簡單的名單更新,而是整個助貸商業邏輯的重構。”他表示,助貸行業正經歷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的歷史轉折。對于頭部平臺而言,如何在合規框架內保持創新動能,將是維持競爭優勢的關鍵;腰部機構需在細分領域構建護城河,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而對監管者來說,如何在防范系統性風險與鼓勵金融創新間尋求平衡,仍將是一道長期命題。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