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融媒體中心 2025-08-27 21:09:40
一河碧水穿城過,兩岸秀色鎖清波。“千年米倉道,早晚恩陽河”在時光的流轉中暈染出新的繁華與祥和。
站在恩陽河畔遠眺,古鎮青石板路上游人接踵,米倉文化街茶館里茶香與河流水聲交織。
這條曾因污染褪去光彩的河流,如今不僅重煥生態活力,更成為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的“幸福河”,生動詮釋著“兩山”理念的實踐力量。
河潤文明根基
人類逐水而居,文明緣河而生。
恩陽河,古名清化水,屬渠江右岸一級支流,全長142公里,恩陽區流域面積1086平方公里,是恩陽人民真正的母親河。
恩陽河(資料圖)
這條河藏著風起云涌的歷史佳話,更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見證與寫實。
50多歲的劉先雄一家兩代人守著恩陽河住,記憶里藏著恩陽河的兩副模樣。“那會兒連窗戶都不敢開。河面漂著垃圾,綠藻瘋長,老遠就能聞見味兒。”他擺擺手,眼角的皺紋里盛著往事。“你看,現在水清亮得能照見云彩,風吹著都舒坦。”劉先雄跟記者分享自己的喜悅。
恩陽河的陣痛,曾是城市快速發展的一道疤。
上世紀70年代,恩陽河流域經濟欠發達,工業化水平低,傳統農業種植、畜禽養殖和砂石開采等盛行。隨著人口爆發式增長,水產養殖攔河而建,加之群眾水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弱和城鎮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差,恩陽河治理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2013年恩陽建區,轉機也來了。“我們舉全區之力、匯全區之智,深入實施‘水清’‘水潤’行動,扎實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全域化、工業污水治理集中化以及面源污染治理標準化’治理,守護碧水清波。”恩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場攻堅戰,恩陽打得又狠又細:全域清零城鎮污水直排,先后投資5.1億元,規范整治城區排污口13個,建成城鄉污水處理廠(站)46座,完善污水管網280公里;全面推進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籌資2.1億元,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恩陽河畔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3年,恩陽河入選“2022年四川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千年米倉道,早晚恩陽河”的盛景,又重現了。
河清引客自來
河清了,河畔的古鎮也跟著“火”了。
這條滋養古鎮千年的恩陽河,如今正以澄澈碧波,喚醒沉睡的歷史記憶,讓恩陽古鎮從“千年古碼頭”變身“網紅打卡地”。
恩陽古鎮的繁華,本就與恩陽河密不可分。
自南北朝建制以來,恩陽河作為米倉古道連接川陜渝的古水碼頭和物資集散中心,成就了古鎮“小上海”的商貿傳奇。古碼頭石階深逾寸許的凹槽,見證了明清300余艘“巴河櫓船”在此吞吐不息。
恩陽河的清澈,也為河畔的恩陽古鎮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今年“五一”假期,恩陽古鎮以濃郁的國風古韻成為文旅熱點,尤其是我市首個宋風市井潮流街區——恩陽夢華錄的驚艷亮相,為游客帶來一場沉浸式“穿越”之旅,引領旅游市場新風尚。
若說“夢華錄”點亮了古鎮的白天,那《恩陽船說》則讓古鎮的夜晚徹底“亮”了起來。
恩陽夢華錄
如今,每當夜幕降臨,坐船沿著恩陽河順流而下,兩岸明清古建筑群與科技光影交織,一部《恩陽船說》訴說著古鎮的前世今生。
岸邊,燈光投影將古鎮染上斑斕色彩,河水倒映著光影與船影,形成“船在水中演,人在岸邊看”的沉浸式體驗。
遠觀,恩陽河“飛針走線”,串聯起登科公園、恩陽夢華錄沉浸式街區、恩陽古鎮、碼頭公園等地,形成集文化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恩陽河文旅帶。“白天逛古鎮,晚上看《恩陽船說》”成了網紅攻略。
恩陽河清了,古鎮火了,游客留下來了。
河潮涌綠生金
水綠了,岸上的日子也跟著富了。
“吸引我的是這里的陽光、空氣和水。”在米倉文化街臨江茶園,老板魏慶雪望著眼前澄澈的恩陽河,笑意盈盈。
微風拂過,茶香與河水的清新交織,茶桌旁是拍照打卡的游客——這樣的場景,如今已成為恩陽河畔的日常。
“現在大家都知道,守護好這綠水青山,就是守護我們的‘金山銀山’。”魏慶雪笑著說。
以水為媒,恩陽河的生態優勢,更催生出火爆的賽事經濟。
2025中華龍舟大賽(四川·巴中恩陽站)
從2022年承辦“劃遍四川”恩陽龍舟公開賽,到2023年升級為中華龍舟公開賽(四川·恩陽站),再到2024年起固定承辦國家頂級賽事中華龍舟大賽,恩陽河上的鼓聲,一年比一年響亮。
今年5月30日至31日,2025中華龍舟大賽(四川·恩陽)站如期開賽,百余名運動員劈波斬浪。
龍舟鼓點漸息處,文旅華章正開篇。槳影落處漾開水波,古鎮街巷里非遺展演與燈火市集接踵登場。
由賽事帶動的商圈消費不可小覷。恩陽古鎮一家小吃店的老板告訴記者,端午節當天中午店里的營業額是平時的兩三倍。恩陽古鎮一茶館老板吳靜也有著同樣的感受:“龍舟賽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顧客,銷售額較平日有了明顯增長。”
數據見證綠色發展的力量。今年端午假期,恩陽區接待游客72.3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96億元。
如今的恩陽,正以清波為墨,重現“千盞桅燈照恩河,只見船帆不見波”的盛景。
而恩陽河的故事,未完待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