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2 22:18:31
每經記者|孫桐桐 每經編輯|段煉 裴健如
9月12日,距官宣剛過兩周,追覓汽車已完成首輪融資,或成為最快實現(xiàn)首輪融資的造車企業(yè)。
追覓科技方面透露,對追覓汽車而言,本輪融資將與德國建廠計劃形成戰(zhàn)略協(xié)同,助力其實現(xiàn)從設計研發(fā)、生產制造到銷售服務的全鏈條全球化閉環(huán)。
此前,追覓科技官宣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yè),計劃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車”,并將于2027年推出首款對標布加迪威龍的超豪華純電車型。
根據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信息,追覓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專注智能生活家電的全球化科技公司,公司產品主要包括掃地機器人、無線吸塵器、智能洗地機、高速吹風機等,目前已覆蓋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2024年,追覓科技營收規(guī)模已超100億元。
“追覓科技在消費電子和智能家電領域有著多年優(yōu)勢,長期關注用戶需求和用戶感受。追覓認為,科技可以改變生活,也希望能為用戶提供一種全新的出行體驗或生活解決方案。”對于造車的初衷,追覓汽車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表示。
圖片來源:追覓科技官微
造車路徑:
中國研發(fā)、德國制造、全球銷售
據了解,追覓的造車計劃可以追溯至12年前。當時,創(chuàng)業(yè)團隊評估認為,進軍汽車賽道門檻太高,需200億元的啟動資金,不適合用來初次創(chuàng)業(yè)。但如今,追覓團隊認為,時機成熟,公司可以踏入造車這個“檢驗自身綜合能力的終極戰(zhàn)場”。
作為跨界玩家,追覓科技將采取“中國研發(fā)、德國制造、全球銷售”的造車路徑。“追覓的這套打法還是有機會的,就像其他行業(yè)也有一些公司不在國內做,但是借助全球資源殺出了一條血路。例如,傳音等中國企業(yè),借助中國的供應鏈優(yōu)勢,利用海外沒有被滿足的市場機會,取得了成功。”北方工業(yè)大學汽車產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稱。
就在幾天前,追覓科技創(chuàng)始人兼CEO俞浩攜團隊赴德國,為追覓汽車進行工廠選址,這是中國科技企業(yè)首次在歐洲高端制造腹地落地綜合性工廠。目前,追覓汽車正在毗鄰特斯拉德國工廠所在地進行建廠選址,新工廠面積預計是特斯拉柏林工廠的1.2倍。
追覓汽車方面表示,選址于此,為追覓汽車在歐洲乃至全球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追覓汽車未來將有機會直接與當?shù)仄放乒蚕砥嚭诵牧悴考谋镜鼗W絡,大幅縮短研發(fā)周期的同時降低物流成本,并將網絡高效覆蓋整個歐洲。
此外,在追覓汽車看來,中國汽車產業(yè)鏈的巨大優(yōu)勢,也是其進軍海外的底氣之一。在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中國品牌的產品與海外絕大多數(shù)車企形成了“代際差”,快速的技術迭代與對用戶的深度洞察,讓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發(fā)水平處于絕對頭部。
“逆勢”切入超豪華純電賽道
勝算幾何?
按照計劃,追覓科技首款車型將對標布加迪威龍,瞄準超豪華純電動車市場。
“不同于當前的傳統(tǒng)超豪華品牌,追覓團隊打造的超豪華品牌將結合中國智能化浪潮下的技術優(yōu)勢,將產品打造為擁有生命力和成長性的AI智能終端。結束‘冰冷機器’時代,開啟超豪華汽車的‘智能交互’時代。”上述追覓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圖片來源:追覓科技官微
實際上,近年來,全球超豪華車市場整體較為低迷,市場增長乏力。數(shù)據顯示,2024年,除法拉利、蘭博基尼全球銷量小幅增長外,賓利、阿斯頓?馬丁、保時捷、瑪莎拉蒂等多數(shù)品牌銷量下滑。追覓在此時入局,能有多大勝算,也是業(yè)內熱議的話題。
“目前來看,超豪華汽車市場在電動智能化領域相對空白,追覓入局還是有機會的。如果在中國造的話,可能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在德國生產,把自身定義成一個全球的超豪華品牌,利用中國和全球的資源去打造,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市場機會。至于能否成功,取決于它的團隊執(zhí)行能力,以及設計的產品能否打動相應的消費群體。”紀雪洪向記者表示。
紀雪洪指出,超豪華汽車品牌需要長期的歷史積淀和品牌建設,消費者對于超豪華汽車品牌的認可不僅僅在產品本身,更在于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和價值觀。對追覓汽車而言,在異國市場從零做起一個超豪華品牌,如何去整合資源、塑造品牌形象,挑戰(zhàn)較大。
“過往技術
在汽車上有很強的復用性”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競爭激烈,市場增速逐漸放緩,行業(yè)“淘汰賽”正在提速,部分競爭力較弱的新能源車企已經逐漸被市場淘汰,追覓科技此時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無疑將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在追覓科技看來,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供應鏈和技術已經領先,后入局者可以利用中國汽車產業(yè)已經培育出來的能力,進行高端化和全球化的布局。
“硬件行業(yè)的‘后發(fā)者’只要抓住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的節(jié)點,完全有機會實現(xiàn)彎道超車。而當前汽車行業(yè)的電動化轉型,正是這樣一個節(jié)點。”追覓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記者了解,追覓汽車團隊已組建了近千人的造車團隊,且在持續(xù)擴張。一方面,追覓公司內部培養(yǎng)了一批在智能硬件領域的核心骨干,對高端科技產品的研發(fā)、市場有成熟經驗;另一方面,追覓從傳統(tǒng)汽車行業(yè)吸納了眾多資深人士,包括整車研發(fā)、生產制造、質量控制、營銷渠道等各條線的“老兵”。
追覓汽車認為,追覓過往技術在汽車上有很強的復用性。公開數(shù)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6379件、獲得授權專利3155件。其中,高速數(shù)碼電機、AI算法、傳感控制等是其強項。在汽車層面,追覓表示,公司已經在馬達、AI交互、智能座艙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是資金密集型行業(y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研發(fā)、生產、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根據公開信息,蔚來汽車在造車初期就投入了大量資金,截至2024年年底,蔚來汽車累計融資超過1000億元;小米汽車為造車首期投資100億元,并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將達1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追覓科技發(fā)展狀態(tài)較為良好。9月11日,追覓創(chuàng)始人俞浩在其朋友圈回應稱,“追覓現(xiàn)金流充足,經營狀況良好。而且最近兩年,公司和其個人還拿出了50億左右,高價回購老股,使得持股比例從45%提升至70%。所有退出的投資人都賺了錢,早期投資人賺了幾十倍”。此外,追覓方面披露2025年上半年營收已遠超2024年全年。
業(yè)內人士認為,在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競爭激烈的背景下,融資進展較慢可能會成為追覓科技造車的一大挑戰(zhàn)。未來,追覓科技需要解決大量資金投入、品牌建設以及產品研發(fā)等一系列問題,才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占據一席之地。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shù)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孫桐桐
編輯|段煉?裴健如 易啟江
校對|陳俊杰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