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9 23:54:01
當新一輪產業想象空間被逐步打開,四川作為國內鋰資源領域的“一哥”,正不斷擴大鋰電產業版圖,加速崛起。
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兩天,2025世界儲能大會在福建寧德舉行,再次引發外界對鋰電行業的關注。
寧德時代(300750.SZ)董事長曾毓群在大會期間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型儲能市場,今年相關政策出臺,標志著中國儲能產業已經進入全市場化的新階段。
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我國已投產裝機的96.4%,是新型儲能市場的絕對主角。在儲能需求井噴等因素帶動下,市場普遍預測,鋰電新周期已悄然而至,也將重構鋰電產業鏈的供需格局。
就在不久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許大純介紹,我國新發現“亞洲鋰腰帶”,從東往西橫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個省區,長度達到2800公里,在這個重要稀有金屬成礦帶上,已經找到多個大型和超大型鋰礦。
其中,川西甲基卡礦田是中國乃至全球鋰輝石資源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這條“亞洲鋰腰帶”的核心。
目前,四川鋰礦資源已探明儲量占全國一半以上,居全國之首。
當新一輪產業想象空間被逐步打開,這個國內鋰資源領域的“一哥”,正不斷擴大鋰電產業版圖,加速崛起。
隨著全球能源加速轉型,鋰資源的戰略價值不斷攀升。
過去很長時間里,我國礦石提鋰技術相對成熟,但鋰資源自給能力弱,進口量占比大,對外依存度較高。這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也帶來供應鏈安全風險。在這種背景下,國內加大對鋰礦等戰略性礦產的勘查勢在必行。
“亞洲鋰腰帶”就是“十四五”時期國內重大找礦成果的代表。
此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地質調查”等多個項目,在全國劃分出12個鋰礦帶,并首次提出將松潘-甘孜與西昆侖組成同一個巨型鋰成礦帶,構成“亞洲鋰腰帶”的主體。
公開信息顯示,上述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累計探明650余萬噸,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
具體而言,它包括川西甲基卡、雅江縣木絨、金川縣李家溝、馬爾康市黨壩和新疆大紅柳灘等5處氧化鋰(Li2O)資源量大于50萬噸的超大型鋰礦床,以及11處大型鋰礦、7處中型鋰礦床、2處中型鈹礦床和一系列小型鋰、鈹、鈮鉭等稀有金屬礦床。
根據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年初公布的數據,“亞洲鋰腰帶”的發現,以及內蒙古、湖南等地的找礦突破,使我國鋰礦儲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從第六位躍升至第二位。
從全國鋰資源分布來看,鹽湖鋰資源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鋰云母主要在江西,而產出質量最高的鋰輝石資源主要分布在四川。
豐富的資源儲備也持續吸引鋰電項目向西南聚集。在遂寧市自然資源規劃建設學會工程師羅奇業看來,由于電價、鋰資源優勢,鋰電產業正逐步由東部沿海地區向西南地區轉移,特別是四川在鋰電資源和巨量清潔能源優勢條件下,已成為鋰電企業優先布局的新高地。
這從數據中可以得到印證。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四川鋰電產業投資占全國比重從8%提升至18%,上升10個百分點,是份額提升最大的省份。其中,2021年四川鋰電項目投資金額居全國首位,投資額共計達1706.7億元,約占投資總額的18%;貴州與廣西占比分別達5%與3%。
今年6月,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公布《四川省甘孜州麥基坦鋰礦勘查探礦權轉讓公示》,這一鋰礦勘查探礦權掛牌出讓,曾引發天華新能、雅化集團、寧德時代控股公司斯諾威礦業、蜀道礦業等鋰電行業巨頭的激烈爭奪,最終被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旗下的天府鋰業收入囊中。
不僅是巨量投資,龐大的產能也正加速兌現。
2022年至2024年,四川全省動力電池產量分別為83GWh、105.4GWh、165GWh,占全國比重從六分之一提升至五分之一。
一個更直觀的數據是,全省聚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過200家,動力電池裝機量全國前十的企業有5家,其中有4家進入全球前十。
龍頭企業紛紛加碼,也支撐四川逐步形成從鋰礦資源開發、上游材料到電池組件生產、電池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這在全國都十分罕見。
根據規劃,預計到2025年,四川全省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產值將超過5000億元,成為全球鋰電產業鏈最完整、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射洪市鋰電產業園 圖片來源:遂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在羅奇業看來,四川鋰電產業布局已經形成以宜賓為主導,成都、遂寧、眉山、甘孜、阿壩等協同發展的格局,其中又以宜眉成遂鋰電產業集群為主。
這一五千億級產業集群拔地而起,支撐諸多四川城市“逆天改命”。
放眼四川全省,最早為“鋰”奮斗的是遂寧。1992年,射洪縣籌建射洪鋰鹽廠,用3年時間在亂石灘上興起一座鋰鹽廠,從礦石中提煉碳酸鋰。
這是“鋰鹽航母”天齊鋰業的發端,也是遂寧競逐鋰電的開始。數十年的耕耘,讓遂寧建設“鋰電之都”水到渠成,尤其是上游優勢十分明顯,天齊鋰業、盛新鋰業等龍頭企業在國內外鋰資源擁有量約占全球11%,目前全市基礎鋰鹽產能達8萬噸,2024年產量約占全國7%。
目前,遂寧鋰電新能源產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53戶,產業規模約670億元,約占四川全省鋰電產業1/4。而在遂寧全市經濟格局中,鋰電新能源產業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高達86.8%,占全市工業比重約1/3。
除了遂寧,在四川鋰電產業版圖上,還有“動力電池之都”——后起之秀宜賓。兩個核心引擎已經形成初步分工——遂寧側重鋰電材料基礎加工,宜賓則側重于產業鏈下游的動力電池生產制造。
與遂寧相比,宜賓的新能源發跡史更為傳奇。
2019年,鋰電龍頭寧德時代重磅落子。短短五年多時間,這家行業龍頭帶動宜賓集聚起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結構件等產業鏈配套項目120個,形成四川最為完備的動力電池產業生態。
2024年 11月19日,在四川省宜賓三江新區宜賓港,一列運載動力鋰電池的火車即將發車 圖片來源:新華社
數據顯示,2020年,宜賓動力電池產值尚不足20億元。而到2023年、2024年,宜賓連續兩年動力電池產值超過千億元,產量占全國的16%以上,全球的10%。
這不僅帶動四川打造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也讓宜賓的城市能級不斷躍升。2020年以來,宜賓持續躋身全國GDP百強城市,在四川全省的GDP占比也從2017年4.91%提升至2024年6.19%。
與此同時,成都和眉山依托億緯鋰能、蜂巢能源,以及美國雅保、中創新航等全球鋰電龍頭企業,也相繼提出打造千億級鋰電集群的目標。
更多的川內城市,還在借助細分賽道入局。
自貢聚焦鋰電正負極材料產業、鋰電池組裝和回收利用等領域;綿陽專注于電動工具、吸塵器、園林工具等高倍率細分市場;廣安則借力比亞迪進入鋰電終端產品生產應用環節等。
隨著新能源汽車和新型儲能市場持續發展,我國鋰電需求還將進一步增長。
高工產業研究院預測, 2022年至2025年,全球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需求量將分別達到66萬噸、111萬噸、167萬噸和237萬 噸,年復合增長率可達53.13%。
不過,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竇立榮在《全球鋰資源分布、產業現狀和中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一文中指出,中國雖然擁有一定規模的鋰儲量,但面臨開采難度高、環保要求嚴苛和品位較低等問題,導致在保障國內需求方面存在挑戰。
在他看來,必須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大鋰資源的保供力度。在青海、西藏等潛在富鋰區域,科學評估和精確定位潛在鋰礦床,有效增加國內鋰資源儲量。同時,鑒于鋰輝石礦開發成本低、品位高的優勢,重點加強新疆阿爾金地區勘查工作,并加快川西甲基卡和可爾因鋰礦山的產能擴張,實現規?;_發,提升國內鋰礦資源自給率。
作為鋰輝石礦床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四川也正開啟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
重慶大學鋰電及新材料遂寧研究院 圖片來源:遂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今年8月,四川省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要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
具體包括,推動川西硬巖型鋰礦高質量勘查開發,圍繞川北金錳礦、川東鉀鹽、川西鋰鈹錫金銅礦等重要成礦區帶部署一批基礎地質調查項目,以及深部鹵水鋰鉀提取等關鍵技術攻關等。
與此同時,《若干意見》還強調,針對釩鈦、稀土、鋰、磷等我省優勢戰略性礦產資源,構建礦產品產量統計體系。探索建立礦產資源開發利益共享分配機制,支持資源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引導戰略性礦產資源在川最大化轉化利用。
在外界看來,這將強化四川上游板塊號召力,并加速向全產業鏈傳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釩鈦、稀土產業集群和國內領先的鋰電產業發展集群。
不過,羅奇業也提醒,雖然近年來鋰電產業發展給地方帶來諸多經濟效益,但就目前四川鋰電產業結構而言,部分地方存在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問題,同時鋰電池和鋰電儲能相關企業技術參差不齊,整個產業鏈能耗偏高、環境承壓大等,為地方發展帶來一定潛在風險。
發展中的問題要在發展中去解決。對于在新能源賽道快速崛起的四川而言,不同城市要更多在協同分工中去“改命”,即不是看產業鏈“全不全”,而是要看“強不強”。依托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中求“特色”,在價值鏈中求“高端”,才能在風口中真正崛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