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企遭800億美元天價索賠!中國有色礦業回應:防滲膜被盜割等原因導致潰壩,已履行修復義務和賠償,新索賠無依據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1 00:16:40

每經記者|黃宗彥  孔澤思    每經編輯|何小桃 張益銘    

中國有色礦業(HK01258,股價12.85港元,市值501.41億港元)旗下公司今年2月發生的一起事故,在9月中旬再次成為熱點。

9月18日晚間,中國有色礦業發布公告稱,近期有媒體文章就公司旗下贊比亞謙比希濕法冶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謙比希濕法公司)尾礦壩潰壩事件作出指控,并對事件進行說明。

9月19日,有接近上市公司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發生事故的公司目前仍停產,由于項目產量不大,事件對中國有色礦業年產量影響有限。目前,復產需等待當地政府聘請環評機構出具環評報告,但各方對選聘環評機構存在一定爭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9月19日,中國有色礦業今年以來股價漲幅超150%。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中國有色礦業:

800億美元索賠缺乏依據

中國有色礦業表示,2月18日,謙比希濕法公司一座尾礦壩因防滲膜被盜割以及持續強降雨(2025年1月至2月贊比亞當地降雨量接近20年來同期降雨量最大值)等原因潰壩,導致部分尾礦泄漏。潰口于19日凌晨3點半完成封堵,事故源頭得到有效控制。

對于尾礦壩事件,謙比希濕法公司已依據政府指令全面履行修復和治理義務,并按照贊比亞政府出具的損害賠償報告完成了對個體農戶的賠償工作。未來,公司將繼續與贊比亞政府緊密協作,全力推進環境影響評估和修復治理工作。

近日,據稱當地一百余名民眾(據了解實際授權僅有11人)向法院提起請愿在當地法院登記(但未受理)的請愿書中要求中方涉事企業設立環境修復托管賬戶并存入800億美元(約合6240億港元),由贊比亞政府管理,用于環境修復及全額賠償,并要求額外2億美元作為緊急救助及健康/環境評估基金。

中國有色礦業認為,上述申索明顯缺乏依據。針對該索賠事件,公司已聘請當地專業律師團隊積極應對,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公司認為該事件未對本集團的經營或財務狀況造成重大影響,故不構成內幕消息。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涉事礦產仍停產 復工需等當地政府完成環評

據公告內容,當地政府已多次對事件進行積極回應,證明事件未對相關周邊環境及社區造成任何重大影響。

8月7日,贊比亞政府首席發言人在相關新聞發布會上作出聲明,稱局勢已基本恢復正常,政府有信心向受影響區域的群眾保證其生命安全;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水體的pH值(注:酸堿度)已恢復正常,重金屬濃度也在持續下降,當地供水公司2月24日已全面恢復正常運行。贊比亞政府稱,至今尚未發現與此次污染事件直接相關的重大健康問題或疫情,自2月污染事件發生以來,沒有出現任何因污染導致的死亡病例。

9月10日,贊比亞副總統等政府官員赴謙比希濕法公司現場調研,副總統發表講話,對謙比希濕法公司事件處置方式及環境治理成果表示肯定。

據中國有色礦業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公司在贊比亞和剛果(金)專注經營銅、鈷開采、選礦、濕法冶煉、火法冶煉及銷售業務。2025年1月至6月,公司累計生產粗銅和陽極銅11.13萬噸,同比下降30.4%;累計生產陰極銅7.22萬噸,同比增長15.6%。

其中,謙比希濕法公司主要運營穆旺巴希礦山和謙比希濕法廠,公司在2月發生事故后暫停運營。2025年上半年,謙比希濕法公司生產陰極銅755噸,同比下降73.3%,生產粗銅和陽極銅1540噸,同比下降42.4%。

9月19日,有接近上市公司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發生事故的公司目前仍停產,由于項目產量不大,事件對中國有色礦業年產量影響有限。目前,復產需等待當地政府聘請環評機構出具環評報告,但各方對選聘環評機構存在一定爭議。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公司去年對事故發生地已做風險預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針對此次事故的發生,中國有色礦業早在去年就做了相關的風險預案。

公司在此前披露的《2024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中提到,集團建立了系統的環境管理制度。比如,公司要求各附屬公司制定《尾礦庫安全環保管理制度》等規范,并將尾礦庫風險防控列為核心任務之一。具體措施包括:剛波夫礦業采用防滲膜隔層技術,并定期進行修補維護,中色華鑫濕法于2024年9月組織尾礦庫安全評價并整改隱患。

同時,公司指出贊比亞地區面臨“極端洪澇”的氣候風險,并通過挖掘截水溝、使用潛水泵排水等方式應對。

此外,報告中還記載了應急管理措施,如盧阿拉巴銅冶煉公司開展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剛波夫礦業制定《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并組織定期演練。這些內容顯示公司建立了應急預案體系。

關于基礎設施安全管理,ESG報告在“供應鏈管理風險”部分主要關注物流中斷和設備供應問題。報告內容顯示,對關鍵環保設施的日常物理安全管理未列入詳細的風險評估清單。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專家:ESG風險需要事前管理,而非“善后”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施懿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中國有色礦業對此次事件的處理和善后比較有誠意,但其中還是多少反映出我國出海企業風險意識略有不足。

在他看來,風險管理本質上是一個事前的概念,并且風險發生是一個概率事件,企業容易抱有僥幸心理。而一旦風險真的發生,這時候的處理其實已經是事后補救,屬于“善后”而非“管理”。

“這就跟人的健康一樣,應在生病之前就注重調養、預防疾病,而不是等到生病之后再依賴藥物治療。同樣,企業在事前對于相關ESG風險的評估往往不夠嚴謹,導致對這類風險認識不足,進而缺乏充分的管理和防控行為與措施。由于許多細節未能落實,一旦問題發生,企業就不得不承擔極高的善后成本。”施懿宸說。

實際上,中企礦業公司在海外遭遇盜采、搶劫或者其他類型事故,已經不算新鮮事。

比如,紫金礦業在去年就公告稱,公司位于哥倫比亞的金礦就遭當地黑幫挖洞盜采,數量難以統計;今年7月,另一家中資礦企在津巴布韋的礦產,也遭當地團伙搶劫。

針對中企海外礦業的ESG治理重點和風險,施懿宸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環境污染風險,尤其是涉及有毒物質導致的水體、土壤污染,以及固體廢棄物和有毒氣體排放,相關認知需要提升;二是社會責任風險,該行業高度依賴大量勞動力,在勞工權益保障和工作環境安全方面,不能掉以輕心。此外,S(社會)部分的社區友好、社區之間的互動以及回饋,也需要引起重視。

記者|黃宗彥 孔澤思

編輯|何小桃 張益銘?易啟江

校對|張益銘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