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2025-08-19 20:23:53
嘉陵江畔,鳳舟競渡的吶喊聲震徹云霄;街頭巷尾,巡游活動熱鬧開啟;棲鳳湖畔,璀璨燈火映照游人如織……這是2024年廣元女兒節的盛況縮影。短短7天,這場文化盛宴吸引近150萬人次參與,線上開幕式直播不到10分鐘就突破1200萬瀏覽量。
今年,2025年廣元女兒節如約而至,將于8月24日至9月1日舉辦。
一個延續37年的地方節慶,何以持續煥發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女兒節煙花燈光秀
文化密碼:千年IP的現代表達
女兒節是因女皇武則天而誕生的節日。相傳武則天的母親在廣元游河灣時,于農歷正月廿三生下武則天。歷史上為紀念出生于廣元的武則天,每年都會在武則天生日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慶?;顒?。
1988年,廣元市決定將每年9月1日定為“女兒節”,自此該節日成為廣元市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每一屆女兒節都是對歷史的致敬、對文化的傳承,更是對女性力量的熱情贊揚,詮釋著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從“名人文化”到“女性風采”,近年來,廣元注重凸顯女兒節獨特的地域文化和豐富的表現形式,通過“古風新韻”的呈現方式,使節慶文化認同感持續強化。
往屆鳳舟賽
作為女兒節的重磅活動,今年9月1日,廣元嘉陵江水域,“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鳳舟賽將開賽,來自國內外24支鳳舟隊伍乘風破浪、同臺競技,展現新時代女性堅韌剛毅、頑強拼搏、奮勇爭先的巾幗風采。
1300多年前,廣元婦女為紀念武則天誕辰,每逢正月廿三便盛裝泛舟嘉陵江。彩綢裝點的鳳船載著女兒們的歌聲代代相傳,終成“正月二十三,婦女游河灣”的獨特民俗。隨后,年復一年,代代相傳,逐步形成了女兒劃鳳舟紀念武則天的傳統習俗。
自1988年以來,廣元市每年定期舉辦女兒節鳳舟比賽,近年來,賽事創新增設國際組、大眾組,賽道擴展至200米+500米雙項目,參賽隊伍從8支增至24支,吸引國際隊伍及港澳地區隊伍同臺競技。
除了鳳舟賽,每年廣元市還會策劃開展系列精彩文化活動,傳承歷史情懷、展示女性風采,實現傳統文化IP的創造性轉化。記者了解到,今年廣元將舉辦“女兒節之夜”“七天六夜”女性免票游廣元等多項體現女性特色和需求的主題活動。節日期間廣大女性可身著唐裝漢服出游,逛集市、游景區、品美食。
創新玩法:打造全民共享的盛會
女兒節的成功密碼,在于其不斷創新突破的發展理念。近年來,廣元市通過“文化+”,將傳統節慶升級為全民共享的文旅盛會。從“國風女兒”媚娘妝造到“女皇味道”美食嘉年華,從電子體育大賽到橋牌公開賽,多元化的活動設置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參與需求。
如今的女兒節不僅是廣元女兒的節日,更成為了一場全民共享的盛會。
透過一組數據能清晰看到它的“火爆”——2023年女兒節期間,廣元全市接待游客累計達109萬人次;首次實現過夜游客超過單日游客數量,全市星級酒店、賓館入住率達100%;共運輸客流49.37萬人次,盤龍機場旅客吞吐量均創歷史新高;
2024年女兒節期間,廣元全市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61.42萬人次,境外游客同比增長46.33%;文旅消費額達4.87億元、同比增長15.68%,啤酒音樂季、美食嘉年華等活動拉動消費近7億元。
在持續釋放文化魅力和經濟活力的同時,人們也在期待:今年的女兒節有什么新亮點、新玩法?
據廣元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格日樂介紹,今年活動將延續歡樂文化周模式,在持續一周多時間里開啟全天候、多場景的活動體驗,讓游客在經典歌曲、特色舞蹈、非遺民俗、體育競技中感受廣元的熱情與魅力。從白天的街頭巡游、體育賽事到夜間的廣場演藝、棲鳳湖夜游,從喜聞樂見的“放歌嘉陵江”群眾歌詠活動、“百姓大舞臺”全民才藝大賽到家庭親子游園會、馬戲嘉年華,各年齡段、各類群體,都可以在女兒節暨歡樂文化周系列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快樂。
此外,在“跟著賽事去旅行”的熱潮下,今年女兒節還將舉辦“川陜甘渝”電子體育大賽、全國健身秧歌(鼓)大賽(四川·廣元站)、“四川農商銀行杯”首屆橋牌公開賽。這些賽事通過線上線下、智力體力、競技觀賞等相結合,充分滿足各類愛好者的健身需求和觀賽體驗。
往屆電子體育大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廣元市重點圍繞“劍門蜀道、女皇故里、紅色熱土、康養勝地”文旅名片,精心打造了四條主題鮮明、體驗豐富的精品游覽線路。同時,“坐高鐵游廣元”等活動聯動發力,持續一個月的“昭然心動”交友季,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深度參與、共享歡樂,“因為一個節,愛上一座城?!?/p>
從1300多年前“婦女游河灣”的地方民俗,到如今牽動百萬人心的文化盛會,廣元女兒節,早已不止是一個節日的符號。它讓千年文化有了可觸可感的現代表達,讓女性的風采在嘉陵江畔盡情綻放;它以節慶為橋,串起文旅商的聯動,讓“流量”真正沉淀為城市發展的“增量”;更以不斷創新的玩法與全民共享的誠意,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成了節日的共建者、受益者。
(廣元市委宣傳部供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