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0 16:38:48
每經編輯|段煉
據澎湃新聞,今年,“民辦本科院校招生難”問題再次引起外界關注。
其中,在廣東20多所民辦本科院校中,有14所高校需要補錄。經過三次征集志愿后,仍有多所高校“未招滿”。如湛江科技學院經第三次征集志愿后,“缺口”仍有2900余人。而在去年,湛江科技學院的缺額人數也曾達到兩千多人。
除了廣東,針對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廣西、黑龍江啟動了本科第四次征集志愿。其中,廣西更是最后征集志愿時“不受文化錄取最低控制線限制”。云南則啟動了第六輪征集志愿。在最后征集志愿時,這些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普遍比最初降低了30分或40分,所涉及的學校多數為民辦本科院校。
7月30日,廣西開始普通本科招生第四次志愿征集,且不受文化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限制。
來源:網絡截圖
事實上,民辦高校缺額問題去年就已開始顯露。“最近幾年一直都有招生招不滿的現象,但是2024年開始情況變嚴重了。”湖南一所民辦本科院校的招生老師表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據21世紀經濟此前報道,民辦本科院校招生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生源主要來自省內,但各省生源規模差別卻很大,因此,就容易出現民辦本科院校招生冷熱不均。
據中國新聞周刊,相較于一般公辦本科,民辦本科的學費通常較貴。比如同樣在長沙,公立大學醫學院每年的學費通常在幾千元,而民辦高校長沙醫學院每年的學費,則達到3萬元左右。
而在付出高昂學費之后,不少家長都期待孩子能有較好的就業,但目前在招聘方面對于民辦本科,仍有一些隱形“歧視”。“有些孩子要想讀本科,只能上民辦,對于這類咨詢客戶,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我們很多是勸復讀的。”湖南一位升學規劃師表示,除了高昂的學費,目前就業形勢下,民辦高校也不吃香。
“作為普通百姓,供自己孩子上學,最為關注的是就業形勢。這是民辦高校招生遇冷的關鍵因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
廣東一所民辦本科院校招生辦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全國都有招生難的問題,今年的情況更為嚴峻。而且,不僅民辦本科院校招生難,公立學校也同樣存在此難題。該工作人員說,因民辦本科學費貴,不少學生選擇讀專科或者復讀。
此前,獨立學院,即“三本”,曾讓民辦高校輝煌一時。彼時,不少名牌大學都與民間資本合作,但之后,政策發生改變。教育部2020年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獨立學院要么轉設成為民辦或公辦高校,要么終止辦學。此后,不少原獨立學院成為民辦本科。有業內人士坦言,沒有了名校“傍身”,這類學校名氣一落千丈,與興盛時不可同日而語,最近幾年招生情況也越來越差。
都是民辦學校,為何福耀科技大學等新型研究型民辦大學受到考生、家長熱捧?儲朝暉表示,像福耀科技大學、西湖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等新建高校,錄取分數線都比較高。而且,這些新建高校都是按高規格、高標準建設,投入很大,連一般的公立高校都比不上,絕多數民辦本科院校沒有這個能力去投入,無法復制這樣的路。
專家表示,近年來,除了民辦本科院校招生遇冷,民辦初中、高中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原因是民辦本科院校學費貴,教學質量良莠不齊,就業行情不樂觀等,導致了很多學生及家長做其他選擇。專家呼吁,民辦本科院校面臨巨大挑戰,需改變辦學思路,為學生提供多元化選擇,探索特色化辦學。
編輯|段煉 杜恒峰 蓋源源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澎湃新聞、第一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新聞周刊、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